东城文化艺术基金特别支持项目年度大戏《钟鼓楼》日前正式推出
发表时间: 2022-11-25 来源: 新东城报

  东城文化艺术基金特别支持项目年度大戏、原创京味话剧《钟鼓楼》日前正式推出。该剧由著名作家刘心武的茅盾文学奖获奖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由东城区联合北京九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作出品,将位于东城的中轴线地标建筑钟鼓楼置于舞台C位,通过剧中40年前钟鼓楼下的平凡人平凡事“碰撞”40年后新时代舞台观念的再创造,带领观众于“方寸中看遍人间烟火,瞬息中遥望时间洪流。”

刘心武作品首次搬上话剧舞台

  《钟鼓楼》是刘心武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5年11月,并于同年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是茅盾文学奖中极其稀有的专门描写北京故事的获奖作品,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作品讲述了北京钟鼓楼跟前一座四合院里的故事,以一块小金表、一场婚礼为引线,描写了1982年12月12日那一天的12个小时之中,京城小院居民代表的社会各个阶层的丰富生活场景,通过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全景式展现了上世纪80年代迎来改革开放的古城风貌。

  原创京味话剧《钟鼓楼》是刘心武文学作品第一次被搬上话剧舞台,由新京味戏剧导演代表黄盈执导。这是黄盈第九部讲述原汁原味北京故事的作品,在原著扎实的人物群像基础上,以薛家婚礼为主轴,让四个家庭的四个故事形成并行又交叉的故事线,相隔40年唱响北京人的城市史诗。全剧以写实主义为基础,运用多时空并置“橘子瓣”式结构方式,将原汁原味的京城风韵和当代审美方式相融合,力求挖掘古都文化内涵,体会时间洪流之上的钟鼓楼。

  舞台再现“老北京烟火人间”

  “话剧比我想象的还要好!把这部小说搬上话剧舞台其实很难浓缩,不仅因为字数多,而且它是‘橘瓣式’;不仅因为有很多瓣,而且每一瓣都是完整的存在。黄盈导演很有经验,而且他很热爱这部作品,所以做得相当好。”话剧《钟鼓楼》创排期间,刘心武曾来到联排现场与剧组人员交流并分享创作心得,对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部戏通过一场婚礼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全部展现出来。市民之间那种宽厚、温情的人际关系是永恒的,要把这种老北京宝贵的精神遗产延续下去。”刘心武说。

  据介绍,话剧《钟鼓楼》在叙事结构、舞美装置、服装道具设计等方面独树一帜,只为再现上世纪80年代四合院的“时间迷宫”——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将三个不同空间所发生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将广袤的生活与历史微缩的精华融入短短两个小时的戏剧中;舞美上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还原了充满时代氛围的老屋;服装上,话剧别出心裁地用色系区分不同的家庭,并以改革开放后的大胆着色赋予舞台复古的色彩;在道具设计上,主创团队精心从市场上淘买到真实的上世纪80年代物件,包括“四个喇叭”的收音机、三转一响的机械表、1985年印制的中国地图等,营造更浓烈、更真实的时代氛围。

  建设“戏剧之城”,焕发文化自信

  目前正值中轴线申遗的关键阶段。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钟鼓楼坐落在北京中轴线的最北端,是中轴线、也是东城区的地标建筑之一,它见证着区域社会发展和风土人情。东城原创京味话剧《钟鼓楼》是一部印证中轴线与北京城、北京人彼此交融的精品力作,也是一部在东城区“戏剧之城”建设里程碑之年的一次成果汇报,意义非凡。

  据介绍,2022年,东城区出台了《东城区进一步推进“戏剧之城”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并配套《东城文化艺术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对标对表国内外知名戏剧中心的发展模式,站在国际视野、戏剧艺术前沿,将“戏剧之城”建设发展融入城市管理体系中,引导“戏剧之城”建设在全域范围内多元发展、均衡布局。在此背景下,《钟鼓楼》从题材到舞台手法,因展现出东城元素、京味艺术、国际品质三大特质,获得专家一致肯定,进而东城文化艺术基金给予排练、演出、宣传等各环节的重点扶持。

  从“戏剧东城”到“大戏东望”再到“戏剧之城”,10余年来,东城区已重点扶持了《十年》《威廉与我》《速记员》等61部市场票房和社会反响俱佳的优质原创剧目,通过戏剧讲好中国故事、北京故事、东城故事。东城区“戏剧之城”建设已构建了集创作、演出、交流、展示、消费为一体的戏剧演艺全产业生态链。下一步,东城区将积极建设中国戏剧创新中心、国际戏剧展示中心、多元戏剧消费中心、京味文化戏剧体验中心,营造“全民参与、全城有戏”的浓郁戏剧文化氛围。

责任编辑: 田昕禾
相关报道
主办单位:北京市东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dcwmb@163.com Telephone number:86-010-64075483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