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老院落“脱胎换骨”记
发表时间:2024-04-08   来源:北京日报
图片1.png

  北京东城区东旺胡同一号院门前挂着“北京市历史建筑”的金字招牌,可大杂院里的情况却没有表面那么光鲜。去年,有居民反映院里下水管道堵塞,但让社区工作人员没想到的是,这个“小疮口”暴露出了大杂院不少历史遗留难题——不仅下水管道常堵,自来水管道也水压不足,居民房屋漏雨,有的甚至墙面倾斜变形连房门都关不上了…… 

  院落的产权单位到底是谁?面对盘根错节的历史遗留问题,小院如何改造提升?一年间,记者见证了属地交道口街道、府学社区抽丝剥茧般的接诉即办历程。本月末,难题缠身的大杂院即将迎来“脱胎换骨”。

  缘起

  下水不畅暴露诸多遗留难题

  社区工作人员来了解下水管道堵塞问题时,大杂院里住着的19户居民你一言我一语说起了院子的其他问题,每个问题听上去都不是小事儿。

  “自来水不畅少说得有30年了,一直没有解决。”居民说,在这个大杂院里,用水难的问题后院感触最深,做饭刷碗,只能把水龙头一直开着,时而来几滴水,时而有“涓涓细流”,刷碗基本上都是在晚上10点以后才能完成。洗澡洗衣就更难了,住在院子最深一户的赵女士,已经习惯了每周大包小裹回娘家洗衣服。

  不等社区工作人员记录完上下水不畅这两个难题,其他居民又接着说起了房子漏雨。“漏雨的老房子很多,打电话报修,维修工人会铺一块苫布,但治标不治本。”

  院子里有一座古色古香的阁楼,居民说,东旺胡同一号院门前“北京市历史建筑”的金字招牌正是因为这栋阁楼而挂。“七年前就开始掉砖掉瓦,还砸过民房,现在墙裂得更厉害了。”

  听到在聊房子,居民安先生忙反映,他家住在院子的中部,不光漏雨,房屋的墙面已经向院子的过道倾斜,“我们家门前这块地,夜深人静时能听到地下有流水的声音,肯定是自来水管道漏了,把房子的地基冲坏了。”一听见安先生说“自来水”这三个字,其他居民又把话茬重新拉回到自来水不畅上……渐渐地,社区工作人员的记录成了一团乱麻。

  “咱们一样一样反映,问题都搅在一起肯定难解决。”社区工作人员赶紧安抚居民,但被问题困扰了多年的居民对这样的建议根本听不进去。“怎么是搅在一起呢?追根溯源这都是一个问题,产权单位不作为!”

  原来,东旺胡同一号院属于公房,就像很多老旧小区一样,曾经是一些单位的宿舍。住在这里的居民很多都是医疗卫生系统的老同志,居民的身份实际上是房屋的承租人。“我们租住在公家的房子里,院落年久失修。通水、修房这些钱过去甚至要自己来掏,我们能不委屈吗?”

  一边是对院落状况的不满,另一边还有对房屋产权单位的埋怨。府学社区党委书记刘正航看着居民紧皱的眉头不禁感叹,想彻底解决东旺胡同一号院的难题,绝非是一两天就能办成的事。

  确权

  小院“房东”到底是哪家

  2023年,为解决东旺胡同一号院的各种难题,属地交道口街道“吹哨”,东城区住建委、城管委、自来水公司、排水集团等单位都来报到了,其中还有房屋的“产权单位”东城区卫健委。起初的协商思路是,鉴于该院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希望相关各方主动向前,搁置争议保障民生。但是随着交流的深入属地发现,历史遗留问题不厘清,工作就难以推进下去。各方意见统一,无论是房屋修缮还是院内上下水管道的改造,都应由房屋的产权单位来负责,可最大的难点在于无法确认东城区卫健委就是这个院子的产权单位。“历史上是这么沿袭下来的,我们和居民也都默认了,可是查无实据。”东城区卫健委方面无奈表示。

  为了搞清谁是“房东”,东城区卫健委做了大量的工作。翻找历史资料发现,东旺胡同一号院没有蓝图,规划上也没有明确的移交记录,更蹊跷的是整个院子的房屋都没有房屋产权证。问居民房子当年是从哪儿租的,居民有的说“老六院”,有的说老卫生局。这两个单位有着怎样的历史沿革?和东城区卫健委是什么关系?在整个院子里,两家单位的产权分布情况如何?一时找不到头绪。就此记者和属地街道社区一道,开始了漫长的查询梳理。

  东旺胡同一号院的阁楼是怎么来的?关于历史溯源,众说纷纭,也难再核实。但相对清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阁楼产权。这竟牵出一段与名医杨济生先生的渊源。新中国成立后,杨济生应邀来到北京,在他的生平里,记者发现这样一句话:许多患者到他的家里求医。

  杨济生先生北京的家在哪儿?查询资料、和老街坊们核实得知,杨济生当时在北京住的正是东旺胡同一号院的阁楼。有了这段历史线索后,记者继续深入查询发现,阁楼分配给了杨济生,虽然由于历史原因没有房屋产权证,但明确的管理、使用单位是杨济生所在的医院,即: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中央直属机关第六医院。“老六院”的提法终于浮出水面。资料显示,该院在1952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命名为“北京市第六医院”,1959年,市卫生局决定将医院下交给区政府。

  东旺胡同一号院里,除了阁楼还有很多平房,这些房屋是谁出租的,居民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北京市公有住宅租赁合同。年代不同,合同上的红色公章也不尽相同,一部分盖的是东城区卫生局行政科的公章,另一部分则有东城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房屋管理中心的公章,这些单位都可看作是东城区卫健委的前身。

  至此,东旺胡同一号院的“前世今生”终于梳理清楚了,东城区卫健委严格来讲是该院落的实际管理使用单位。街道、社区咨询法律专家得知,从房屋的租赁合同来看,东城区卫健委和居民分别是合同的甲乙双方,所以,东城区卫健委享有和产权单位相同的权利和义务,其中就包括对房屋的管理和修缮。

  推进

  自来水管道改造屡破难题

  确权的难题终于解决了。关于院落的整体提升,包括上下水的改造及房屋修缮等工作,东城区卫健委与属地街道共同牵头,多方筹集资金。然而到了今年初,一个更大的历史遗留问题摆在了眼前,院落的自来水管道改造推进不下去了。

  回溯到2005年,北京平房院落迎来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2006年,这项工作从试点向全市推行,到2017年改造基本普及。但东旺胡同一号院的一户一表改造偏偏落下了。至于为何被落下则又是一桩“无头案”,院落所在的细管社区早已拆分为包括府学社区在内的三个社区。无论是问居民还是问过去社区的老人儿,究竟怎么回事谁也说不清。

  “因为管道老化,自来水供应不上来,居民从2015年10月起停缴水费,现在改造自来水管道必须要实现一户一表,改表的前提是居民得把欠缴的自来水费补齐。”刘正航说,这个问题非常棘手,因为自来水公司提供了东旺胡同一号院欠缴自来水费的总额,可居民手里也有自己的“小账本”,两个“账本”对不上,足足差了2万多元。“居民不认可自来水公司的账,自来水公司也没有减免的权限,该怎么商量呢?”

  自来水公司统计,从2015年10月至2024年2月,东旺胡同一号院总欠缴水费100个月,共计6.6万余元。但居民认为欠缴的费用为4.4万余元。让人好奇的是,既然没有一户一表,居民这4万多元是怎么算出来的?

  居民告诉记者,过去院子里是没有水表的,每个月的水费大伙儿均摊。有的户人多有的人少,均摊也不公平。所以后来大家给自己家里都安装了一块水表,每个月该缴多少钱就抄表计数。“这顶多算一块‘私表’,跟现在公家说的一户一表不是一码事。”

  居民拿出了一打破旧泛黄的笔记本,几十年来,各家缴纳了多少自来水费,这些本子上的记录基本清晰,这些记录的确截止到2015年10月。为了弄清此后居民又用了多少水,各家各户又把“老古董”亮了出来。一块块还在走字的老水表透着浓重的年代感,北京的、上海的、宁波的,各种品牌,不同制式。刘正航带着社区工作人员上门,给这些老水表又是擦土又是除锈,然后学着老人的样子开始抄表。“现在这些表上的总字数减去居民2015年10月以前已经缴了的,就是欠缴的4.4万多元水费。”

  2万多元对不上账,问题出在哪儿?居民说,正是由于院落的自来水管道老化得不到修缮,地下自来水管道肯定一直在跑水。“跑掉的自来水不是居民用的,这部分钱我们不能缴,应该让产权单位缴,是他们失管造成的。”

  为了找到自来水管道跑水的依据,社区工作人员趁着深夜再次来到东旺胡同一号院。夜深人静,院子里无人用水,可院子的自来水总表还在快速走字。在近期新一轮的商讨中,无论是居民还是院落的管理使用单位,都对社区坚持不懈的工作态度感到钦佩,由此在双方矛盾的调停上,社区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根据协商,居民缴纳4.4万余元欠缴的自来水费,其余水费由东城区卫健委承担,对于这一方案,东城区卫健委表示认可。

  眼看尘埃将落,没想到又出现了新问题。有居民反应过来,这4.4万余元还是有问题。“我们在2015年10月以前,几乎都在照常缴纳自来水费,可自来水管道漏水不知道漏了多少年,先前肯定也有不该缴的冤枉钱。”

  之前漏了多少年的水,漏到什么程度都是未知的,这钱的确是算不出来,问题又陷入了僵局。几经商讨,相关各方做了合理的假设倒推。刘正航又熬了一宿,通过一套复杂的计算,重新梳理了各家各户该掏的钱。最终,居民所需补缴的水费在4.4万余元的基础上打了八五折,打折的差额由东城区卫健委补齐。

  进展

  大杂院正分阶段完成改造

  历时一年“抽丝剥茧”,东旺胡同一号院的历史遗留问题一个个捋顺了,居民的心结也逐渐解开了。3月27日,院落的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启动。地面刚一刨开,地下立刻喷出了手指粗的水柱,管道果然早就裂开了。管道跑水,周边的泥土常年被冲刷,地下部分区域已经空心化了。

  4月3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东旺胡同一号院,工人师傅加班加点,院落的基础设施变化明显。新的自来水管道已经铺设完毕,就待和居民家户内的管道连通了。院落里一些有明显安全隐患的房屋进行了加固,安先生家的墙经过加固重新“站直”了。

  刘正航说,到4月中下旬,此轮院落改造提升的工程就将收尾。在前期排查中,房屋管理单位还发现院里9间房屋存在漏雨问题,改造提升工程完成后,会集中修补漏雨房屋。“因为胡同的堆料、施工空间有限,所以选择分开进行。从4月下旬到汛期还有一段时间,正好解决完漏雨问题。”

  采访结束时,居民又拿出了此前记录水费的老记事本,询问是不是等工程结束了,本子就没用可以扔了。刘正航说,千万别扔,这本子很宝贵,得好好保存。“就和咱们院子里的阁楼一样,也记录了一段宝贵的历史,见证着老院落的改变。”

责任编辑:赵琳琳
相关报道
主办单位:北京市东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dcwmb@163.com Telephone number:86-010-64075483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