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东城”城市印记彰显无限活力
发表时间: 2021-10-22 来源: 新东城报

第五届北京纪实影像周举办,多项主题鲜明的特色活动持续开展

“文化东城”城市印记彰显无限活力

10月18日晚,第五届北京纪实影像周启动式在永定门广场举行。图为主持人采访创作者及片中主人公。

《从东城出发》剧组在拍摄中。

  在“纪实的力量”主题论坛作案例分享,短视频作品《老胡同的尘封档案》获推介,“七日工作坊”非虚构影像创作营展现东城元素,线下展映单元在东城多个文化空间“惊喜”放送……10月18日至24日,第五届北京纪实影像周在东城区举办,多项主题鲜明的特色活动持续开展,尽显文化作为东城城市印记的无限活力。记者 王慧雯 刘旭阳 庄蕊/文

  论坛

  东城区在“纪实的力量”主题论坛作案例分享

  立足文化优势 打造纪实影像精品

  10月21日,“纪实的力量”主题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作为第五届纪实影像周的重要论坛活动之一,本次论坛旨在展示首都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大宣传”平台服务首都城市治理和国家发展的成果,探讨纪实作品如何为首都城市治理、解决民生难题、满足人民“七有”“五性”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东城区受邀参加论坛,并以“用影像小切口折射时代大主题”为题进行了案例分享。

  41.84平方公里的北京东城,是首都功能核心区,也是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古都文化、红色文化、创新文化、京味文化相互渗透、融合发展,传统与现代交织,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意设计相辅相成。在东城,既能体验胡同人家的烟火气息,也能感受城市日新月异的现代风貌。天然优良的纪录片创作环境与土壤,为创作者观察时代、了解时代,把握时代脉动,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与资源。

  近年来,东城区立足文化优势,在纪实影像领域进行了不断尝试。2018年,与北京广播电视台签署《东城区历史文化传承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启动东城区历史文化传承展示计划,至今已连续四年制作播出纪录片累计45集1200余分钟,分别聚焦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冠疫情防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五大主题,推出系列专题纪录片《40年,我和我的东城》《70年,古都新韵》《我们在一起》《胡同里的幸福》《恰是百年风华》,通过“专题纪录片+短视频+图书”的形式,全方位展示了东城区各项事业发展成果。

  同时,东城区融媒体中心顺应短视频传播潮流,开办短视频栏目《东城探秘》、微视频栏目《爱我东城》等。这些主题系列纪录片,将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多元的红色文化、独具特色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记录提炼、融合呈现,用影像记录了东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首善之区营造了良好氛围。

  近年来,东城区深入开展网络传播活动,扩展纪录片传播平台。举办了“故宫以东 指尖阳光”36小时极限短视频创作大赛、“17小时寻找北京”“18小时寻找北京”“19小时寻找北京”系列网络直播等活动。以东城的城市形象为创作背景、东城文化IP作为创作元素,短时间内完成发掘题材、创意内容、拍摄创作,以优质短视频作品浓缩呈现北京的城市风貌与人居画卷,全方位展示“五个东城”建设发展成果,线上线下联动进行宣推。

  此外,东城区积极参加外宣活动,丰富纪录片对外宣推渠道,为区内优秀纪实影片搭建更广阔的展示舞台。2019年“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中,东城区报送的纪实影片作品获全国二等奖和市一等奖、2020年获全市各区唯一优秀协作单位奖;2020年“爱上北京的100个理由”主题短视频大赛中,东城报送的纪实影像作品获大赛特等奖等4个奖项,是5部特等奖作品中唯一区级报送作品。

  下一步,东城区将继续坚持“崇文争先”理念,加强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展示,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纪实影像精品力作,展现东城厚重历史、辉煌成就、美好前景,引导社会各界关注东城、了解东城、支持东城,推动形成促进区域发展的强大合力。

  推介

  2021首届“城市印纪”城市形象片(短视频)征集活动收官

  东城短视频作品《老胡同的尘封档案》获推介

  10月19日,2021首届“城市印纪”城市形象片(短视频)征集活动推介仪式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办。作为第五届北京纪实影像周的一大特色亮点活动,本次活动旨在调动网民力量,通过影像众筹的方式,打造城市影像名片,构建“城市形象宣传共同体”。推介仪式上,东城区报送的《老胡同的尘封档案》入选网络推优作品。

  本次征集活动从全国31个省、区、市总共征集到151部主题突出、技术精湛、制作精良、内容题材广泛的优质作品。在当天的活动中,共有包括《老胡同的尘封档案》在内的6部影片获得现场推介,并现场宣布了专项推优作品名单。相关领导为获推介作品的代表授予证书。

  东城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为了更好地展示东城区的历史文化遗迹、名人轶事、文物典故,东城区融媒体中心于2018年开办了短视频栏目《东城探秘》,采用记者深入一线体验式报道的模式,带领观众探寻历史、挖掘历史、触摸历史。开播至今,累计制作播出节目50余期,推出胡同、老字号非遗、舌尖上的东城等多个主题探秘系列,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作为其系列短视频作品之一,《老胡同的尘封档案》讲述了东四胡同和西总布胡同的前世今生。西总布胡同全长仅700多米,却藏着很多老北京特有的历史回忆,既有明清建筑遗迹,又流传着费正清、李济深、董希文等学、政界名流的故事。在老城纵横交错的胡同中,在深藏于闹市的四合院中,那一个个门牌号背后所蕴含的是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从历史中抽离出来,而今漫步在西总布胡同,可以一眼望穿CBD,遥远的中国尊和老北京胡同同框出现,见证了西总布胡同600年的历史变迁。

  西总布胡同是东城区18.5片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的缩影。东城区41.8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7.8公里的中轴线纵贯南北,故宫、天坛、大运河遗址3处世界文化遗产散布,滋养延续着千年的历史文脉。3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4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2处文化产业园区相互交织,彰显着城市创新活力与人文魅力的兼容并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历史文脉与文化创意的相得益彰。

  “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宣传东城文化作为栏目主旨,以小视角讲述厚重历史,制作更多特色突出、贴近百姓的视频作品,建立起以短视频为支点的内容传播矩阵,汇聚北京故事的核心产品宣介力量,尽显文化作为东城城市印记的无限活力。”东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展映

  多部优秀纪实影像集结东城

  纪录片,就在你我身边

  本届北京纪实影像周与东城区委区政府进行广泛合作,线下展映单元不仅在电影院线呈现,还在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27院儿等观众熟悉的东城文化地标进行,让纪录片爱好者过足“纪录瘾”,全面打造“身边的北京纪实影像周”。

  10月19日下午,在古香古色的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纪录片《大黄一家人》正在“美好演播厅”里放映。该影片讲述了法国图卢兹姑娘美珊和中国阎良小伙黄臻从相遇相知到相爱相守的故事。

  下午3点半,景山街道居民纪永红匆匆赶来。推开演播厅的门,十余位观众隔座就座,正在安静认真地观看纪录片。纪永红悄悄走到演播厅靠后的位置上坐下。纪永红告诉记者:“我是在‘美后肆时’小程序上看到活动报名信息的。平时我经常来这儿参加文化活动,跳舞、唱歌、做手工,我都做过,在这看纪录片还是头一回,挺新鲜的。”

  和“美后肆时”一样,首次展映纪录片的文化空间还有27院儿。作为朝阳门社区文化生活馆,27院儿是一个集公共艺术、社区营造、公共文化研究、社会创新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文化中心,秉承全新的公共文化模式和社区营造理念,以丰富多元的内容与灵活多变的空间整合,通过“文化磁石”的吸引力,进行在地活化和可持续探索,为社区居民乃至全城的文艺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分享交流、寓教于乐的空间和平台。

  10月20日晚7点,纪录片《哈勃三十年:探秘宇宙奇观》在27院儿放映。30年的历程,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下了许多经典的宇宙瞬间,它传回了前所未见的美丽景象,这些都可以在纪录片《哈勃三十年:探秘宇宙奇观》中看到。

  该纪录片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观影,观众王妍告诉记者:“我平时就喜欢看些和宇宙相关的书、图片和视频,宇宙中那些未知的景象非常吸引我。这部纪录片我之前在电脑上看过,当我知道家门口的27院儿要展映,我立马就过来了,重温一遍,感受宇宙的壮美。”

  本届北京纪实影像周还特别打造了颇有“惊喜”的展映方式。地坛公园8区广场上的两个大屏幕,连日来展映了《往事如昨》《岁月在这儿》《此心安处是吾乡》等9部纪录片。这处“公园展映厅”能让游客免费和纪录片近距离接触,在户外体验纪录片的独特魅力。市民周女士说:“在公园遛弯赏景是常事,在公园看纪录片还是第一次。”

  创作

  “七日工作坊”非虚构影像创作营展现东城元素

  从东城出发感受“变迁”

  10月17日,箭杆胡同20号《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内,一个戴着红领巾的10岁男孩,正望着四合院内墙壁上的浮雕出神。在一旁,《从东城出发》剧组用摄影机细致记录着这一场景。

  10月15日,作为第五届北京纪实影像周的重要活动板块之一,“七日工作坊”非虚构影像创作营在东城区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启动。本届“七日工作坊”创作主题为“在北京”,共有7组创作团队及选题入围。其中,《从东城出发》创作团队以“游”为线索,用孩子的视角带领观众游遍最具京味儿的东城景观。发布会结束后,7组创作团队将在7天内创作一部影像作品,在结营仪式上进行展映。领创导师阵容由李少红、李伦、吴琦、张雅欣、李博5位业界资深创作者组成。在7天集训时间内,领创团导师们对创作团队进行授课、培训、交流、审片等指导沟通。

  在得知自己团队的《从东城出发》主题入围“七日工作坊”非虚构影像训练营后,导演王姿懿便马不停蹄地和团队伙伴一起,对拍摄细节进行敲定。“大家都非常兴奋,熬夜赶工,最终我们的主题定位为‘变迁’,希望用这个作品展现在东城,古老和现代的相互碰撞和融合。”她说。

  从启动创作,熬夜商讨主题,再到辗转东城各个地点拍摄,王姿懿和团队伙伴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重新认识东城——这片记载着千年古都历史轨迹、又焕发着城市蓬勃发展生机的文化沃土。

  “虽然我们几个来北京都很久了,但是在拍摄的两天中,让我们对北京、对东城固有的想法不断打破,我们渐渐觉得,在这些变化中同样蕴含着老北京的精气神。”王姿懿说,团队中的摄影师外国小伙儿Benny在拍摄中对老北京的传统文化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也看到了东城与众不同的文化魅力。

  拍摄第一天,王姿懿和团队小伙伴来到了前门的天乐园戏院,与印象中传统古朴的戏院不同的是,在这里可以从京剧的起源、戏服文化,到京剧动作、化妆勾脸等全方位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不少古今融合的艺术设计,也让这个90后的团队重新审视传统艺术,“相信在这里体验过的年轻人会爱上京剧这项传统艺术。”王姿懿说。

  结束天乐园戏院的拍摄,王姿懿团队来到坐落在隆福寺商圈内的更读书社拍摄。这里不仅有琳琅满目的书籍,还有不少独具特色的小工艺品售卖,专门开辟出的直播空间,可以开展各项线上读书分享活动。

  “我们还拍摄了《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稻香村、西总布胡同等等。几天的拍摄过程中,东城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随时随地给予我们灵感。”王姿懿表示,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大家能够回忆起过去,感受到这片土地上不断变迁的人和事,以及不变的文化内核。

东城区报送短视频《老胡同的尘封档案》入选征集活动网络推优作品,欢迎扫码观看。

责任编辑: 季畅
主办单位:北京市东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dcwmb@163.com Telephone number:86-010-64075483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