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古为“祭月拜月、庆祝丰收”的时刻。因中秋夜月亮丰盈、月色皎洁,诗意的中国人把对生活的期盼寄寓其中,赋予中秋节“团圆”之意。

月饼一词和中秋关联在一起的记载出现在明朝,《宛署杂记》说,每到中秋,民间多自制面饼互相赠送,“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

古时候,在浙江一带,观潮算得上是中秋时的一件盛事。据说,“中秋观潮”早在枚乘的《七发》中已有所记载。

传说中的月中玉兔被称为“太阴君”,民间管它叫“玉兔儿爷”。从清代开始,兔儿爷逐渐变为儿童的中秋玩具。

30.jpg
查看更多>>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 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版权所有:北京市东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东城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