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干】以“人民为中心”是正义的力量
发表时间: 2017-03-20 来源: 海淀文明网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就指明了学习贯彻重在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的根本要求,点出了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所在。在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最多的也是事关民生工程建设之事,用得最多的也是“人民”这个词。在代表委员提出政府工作报告修改的78处中,多数都是事关民生之事。

  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根于党的指导思想之中,孕育于党的性质和宗旨之中,体现在党的执政实践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观,首先体现在他多次强调“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而实际上,一些党员干部嘴上讲的是以人民为中心,心里想的却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乱了纲纪,败了作风,毁了形象,因为贪污腐败被查处,成为人民和历史的罪人。因此,以人民为中心,确保人民利益不受损失,强调的就是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将党中央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地生根,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

  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的是全面小康社会下的幸福与和谐。改革是为了人民,发展也是为了人民,党和国家的所有工作,都是让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都是围绕着人民来开展工作,我们的党和国家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信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再好的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强调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要动员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担当起为人民促发展谋利益的重大责任,主动作为、按规律作为、持续作为,让人民真真切切感受到发展成效、享受到发展成果、体验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地位。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事关全民利益,事关中国的发展,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我们还有7000万贫困人口,还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问题,而且越往后改革,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复杂、越尖锐。但是,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必须是以人民为中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才能实现全面的小康。尤其是解决贫困问题,并不是少部分人的事,而是事关全中国人民的事,面对那些复杂的局面和难点问题,我们就要一个一个地解决,想方设法补齐我们工作中的短板,做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之事。小康是全民的小康,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在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中,真正做到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贫困县、一个贫困人口都不能拉下。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发展是最深切的社会期待,公平是最广泛的公众需求,正义是最珍贵的价值基准。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人民群众出现了安全隐患,势必造成社会治安混乱,而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没有以人民为中心,没有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困。而只要我们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处处为老百姓着想、真心为老百姓办事,立场就不会错、方向就不会偏、结果就不会差。反之,如果只站在个人和部门利益上看问题,只关注个人负责的那一亩三分地,而无视国家利益,无视人民根本利益,只会让个人栽跟斗。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上德若谷,不弃不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期待为第一动力,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这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素。因此,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不忘初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把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各个方面,才能建设一支让人民信赖的党员队伍,才能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矗起一面永远都高高飘扬的伟大旗帜。(林志干)

责任编辑: 李 泳洁

海淀公益广告

Copyright ©2009 www.bjwmb.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
主办单位: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运行管理: 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 webmaster@bjwmb.gov.cn Telephone number:86 - 010 - 6267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