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365】扶贫攻坚需要更多“拐棍队长”
发表时间: 2017-06-14 来源: 海淀文明网

  “笃、笃、笃……”如果在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杨柳村听到这样的声音,村民们都会亲切地喊:“拐棍队长”又来了。可这“拐棍队长”不姓“拐”也不是“棍”,而是普通的驻村干部——刘红。因为膝盖不好又有心脏病,刘红每次到贫困户家中走访都拄着拐杖前行,短短一年就走坏了4根拐杖。如今,在刘红的努力下,杨柳村已有大半贫困户成功脱贫,谈到这些变化,村民们都为“拐棍队长”竖起大拇指。(中国文明网)

  “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做出的庄严政治承诺,事关百姓福祉,是得民心、顺民意之举。要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不仅需要国家和地方政策上的支持,资金上的投入,设施上的改善,更需要扶贫干部脚踏实地的干劲,真正蹲得下去,把百姓当亲人,把田埂当炕头,把困难当荣誉,才能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实下去,把民心建设项目搞得上去。

  打赢扶贫攻坚,重点是有针对性的创新服务,关键是让干部沉下去,找到群众所急、所盼、所需,然后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刘红作为一名驻村干部,负责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杨柳村的扶贫任务,由于个人身体有点问题,到贫困户家中走访都拄着拐杖前行,一年时间走坏了4根拐杖,村民称他为“拐杖队长”,既是对他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一名扶贫干部的敬重。从4根坏了的拐杖中,既可以感受到刘红脚踏实地为贫困百姓干实事的影子,也可以看到他深入家家户户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场景。有了这样的扶贫劲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打而不胜的战役。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扶贫工作时,曾经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每名基层干部都要牢记总书记的教导,一定要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给群众带去满意的实效。诸如刘红这样,个人身体虽然有点问题,毅然把个人的健康放在了一边,坚持柱起拐杖挨家挨户做工作,帮助每个村民战胜困难,找到适合村民的致富之路,这种精神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有着一颗不变的爱民之心,一颗为党为民甘愿牺牲的奉献之心,一颗为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敬爱之心。他作为一个敬岗爱业的好人,是众望所归的时代榜样。

  作为每名干部,就要学习刘红的精神,蹲下身去为贫困百姓想问题、找办法,真正找到精准扶贫的金钥匙,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因此,驻村干部就要坚持走村入户,真正深入到每一户贫困户家中去访贫问苦,去和困难群众共商致富之路,结合每名扶贫对象和当地的发展实际,从每一个小项目建设出发,量力而行地为扶贫对象制订发展的道路,面对面地指导扶贫对象发展产业,这对于引领他们脱贫走向致富,无疑是最有针对性且是最好效果。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成天坐在办公室,只想着喊口号,只想着走过场,用文件落实文件,用会议落实会议,没有深入到扶贫对象家中去,入村也总是来去匆匆,扶贫的效果无疑是要打折扣的。

  由此看来,扶贫对象的生活要好起来,必须真正让他们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每一名扶贫干部都要象刘红那样,将个人的利益置之度外,坚持沉下身去,沉到基层第一线,沉到扶贫对象当中去,扎根基层当中去,对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的精准帮扶,才能让这场扶贫攻坚战打出最美丽的战果。(林志干)

责任编辑: 李 泳洁

海淀公益广告

Copyright ©2009 www.bjwmb.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
主办单位: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运行管理: 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 webmaster@bjwmb.gov.cn Telephone number:86 - 010 - 6267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