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摆渡人”
发表时间: 2019-04-26 来源: 北京晚报

  在怀柔区的大山深处,有一条H12、H13、H25路公交车组成的联运线路。这条线路是怀柔山区最危险最难开的线路,路窄、弯多、大车多、骑行车队多,这就要求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必须过硬。每天,这条线路上的5名驾驶员驾驶着公交车平稳地飞驰在深山。在沿线山区百姓眼里,这条公交线路是他们与城区的联络线,而这些公交驾驶员就是他们的“摆渡人”。

  一条线路串起30多个山村

  在这条联运线路的5个车组里,49岁的公交驾驶员常景生,是在这条线路上坚守时间最长的,至今已是第11个年头了。跑深山线路,路途遥远,条件艰苦,基本上每隔一天,就要根据线路安排在深山里的住班点留宿,每隔两天就要跑一趟路程最长的H13线。

  H13路一天两趟,从于家园开往深山里的琉璃庙,再返回三叉站,途经二台子开往梁根,最后再从梁根返回于家园。这一去一回全程164公里,要开5个多小时,沿路途经30多个村庄,翻过6道山梁。蜿蜒曲折的山区道路,一趟下来光转弯就有几十处。每次出车前,常景生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车队,仔仔细细地检查车况是否正常,保证驾驶安全。

  下午2时,常景生驾驶着H13路准时从于家园出发。“常师傅,又坐您的车了!”陆续上车的乘客,亲切地跟常景生打着招呼,路旁的村民隔着车窗向他微笑示意。常景生热情地一一回应,确定所有乘客扶好坐稳后,他才缓慢踩下油门,平稳起步。一路上,山路蜿蜒,方向盘在他手中来回旋转,车却始终平稳前行。

北京晚报记者 褚英硕 摄

  公交车沿着山路蜿蜒而上,当快要行至二台子站时,常景生注意到车站前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坐在轮椅上。他把车停好,站起来向车内的乘客解释道:“这位乘客腿脚不便,我下车帮忙背一下,耽误几分钟请大家理解。”

  “其实,常师傅不用说我们也都理解,李建兵是这趟车的老乘客了,他的情况我们都知道。”车上的杨大妈说。2008年,李建兵开农用车时不幸遭遇车祸,导致下身瘫痪,每周都得坐公交车去怀柔区中医医院做康复治疗,每次都是他的老父亲推着轮椅陪他去。

  130多斤的人要让一位75岁的老人背着上下车,实在是吃力。常景生每次遇到李建兵父子乘车出行,都会主动背李建兵上下车,这一背就是11年。他蹲在李建兵的轮椅前,让李建兵趴在他的后背上,两手托住李建兵的双腿,缓缓地将他背起,放在离后门最近的座位上,然后,常景生再次下车把轮椅折叠好搬上车。

  “山里不好打车,再加上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出行全都靠公交车。”李建兵说,这些年来,他打心眼儿里感谢常师傅,感觉就像亲人一样照顾他,让他从没有为出行犯过难。不光是常师傅,这条线路的司机师傅都很好,谁遇到他都会帮上一把。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李建兵的生活态度也变得积极乐观起来。

  当起“救护员”和“快递员”

  山区的年轻人大多都在外打工,留守的老人多,所以,车厢里的乘客百分之八十都是老人。他们中有的是去城里看病,有的是提着大包小包去给儿女送菜,遇到老人和抱孩子的、行李多的乘客,常景生和乘务员于金燕总会上前搭把手。

  于金燕和常景生搭档已经7年多了。在这辆公交车里,谁都说不好下一分钟可能会遇到什么事:他们帮走失的孩子找家长,归还乘客遗失的手机或大额现金,将昏迷的乘客尽快送医救治并帮助联系家人等等。于金燕记得,一次,常师傅驾驶着公交车行驶到八道河站时,一名92岁的老人在保姆的陪同下上了车,他们要去城里看病。车行驶到一半时,这位老人突发疾病,浑身大汗,意识模糊。一旁的保姆当时就慌了。于金燕发现后,立即和常景生商量。常景生把车停到安全的位置后,决定给老人打一辆出租车,让他们尽快先一步抵达医院。将老人送上出租车后,常景生按照常规线路把公交车驶回场站,然后立马打车也赶到了老人所在的医院,帮助老人挂号、交钱、办理住院手续。看到老人的病情平稳下来,而且老人的家属也赶到后,他才离开了现场。

  “像这样帮助生病乘客的事太多了,常师傅的左手食指上至今还留着一道疤。”于金燕说,那是一名乘客在车上突发癫痫,为了防止乘客咬到舌头,常师傅情急之下就把手伸进了乘客嘴里。由于伤口太深,那道牙印就在常师傅的手上留下了消不掉的疤痕。

常景生背着腿脚不便的李建兵上下车,一背就是11年。北京晚报记者 褚英硕 摄

  常景生的老家在八道河村,在他的记忆中,2008年这条联运线路开通前,山区百姓出行只能靠私人小公共或是“黑面的”,“那个年代坐一次公交车进城要8元钱,遇到恶劣天气还会涨价,出行十分不便。”后来,车队组建后,领导提出要把常景生从平原线路调到这趟深山线路,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在这条深山线路上跑得时间长了,常景生几乎对每位乘客都很熟悉,乘客们也都信任他,有啥事都爱找他帮忙。山外的子女想给山里的老人捎带点药品和衣服,山里的老人要把新鲜的瓜果蔬菜捎给城里的儿孙,还有捎个种子、买个日用品等这些额外的小忙,他都很乐意当起村民的“义务快递员”。“现在山区百姓出行方便多了,可是再方便也上百里路,坐车一去一回也得大半天,对于许多忙着春耕秋收的山里人来说,出趟山不容易。谁要让帮忙给家里捎点东西,也就是顺带手的事。”常景生说。

  11年的坚守,常景生与沿线村民之间的情谊早已超越了公交司机与乘客的感情。“我从不把小常和小于当外人,就像家里人一样。”家住大地村的许桂英对每趟车的发车时间和对应的车组比车队调度员还要门清儿,遇见谁换了班,她总要关心一下,是不是生病了?还是家里有事了?每次下车前,许桂英都不忘叮嘱常师傅一句,“回去路上注意安全!”

  11年收获了无数温情瞬间

  晚上6时多,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常景生驾驶着公交车行驶在返程的途中,每过一个转弯他都要按一次喇叭。“山区公交线不好开,转弯处视线不好。一到双休日或节假日,来怀柔山区的私家车特别多,他们不熟悉路况,转弯时经常侵占车道,非常危险。”只要握住方向盘,常景生就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确保把每一位乘客平安送到站。

  晚上7时10分,H13路稳稳地驶入公交场站,一天的运营结束了。常景生停好车后,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脖子和双腿。5个多小时的运营,中间只有20分钟的休息时间,山路弯多车多,长时间的精神集中,一趟车开下来,常景生的腰和腿都感到有些麻了。

结束了一天的运营,常景生下车活动活动身体。北京晚报记者 褚英硕 摄

  这条深山线路的5个车组、10多名司乘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有的退休了,还有的调岗了,只有常景生一直坚持了11年。车队领导也曾找过他,提出将他调到相对轻松一些的平原线路,可他选择了坚守。山区线路这么难开,为什么还要开下去?“在哪儿开车都一样,跟这条线路还有山区百姓都有感情了。”常景生笑着说。

  这些年来,常景生也收获了无数来自乘客的温情瞬间。“开山路最怕的就是下雪,怕打滑。”常景生记得,一年冬天,他在行车时突遇天降大雪,路面上的积雪让山路变得湿滑难行。“每次遇到大雪封山,公交车就会停驶,可那时车已经走到了半路上,车上还有十几名乘客。”面对突发情况,车上的乘客全部下了车,齐心协力把路边的备用防滑料一点一点撒到车轮下。车上只有一把铁锹,其他乘客们就拿树枝或是用手去撒防滑料。常景生在车上紧紧地把住方向盘,就这样一点点将车挪回了场站。“那时候我就觉得再辛苦都值了。只要我还能开得动车,我就一定会坚守到底。”

  常景生经常会收到一些村民送来的自家产的瓜果蔬菜,他每次都婉言谢绝。可乡亲们总是把东西往车上一放,让他来不及推辞就匆匆下车了。村民黄恩公说:“常师傅对待我们这些乘客就像亲人,我们自然也把他当成亲人。”

责任编辑: 李艺

主办单位:北京市怀柔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bjhrwmw@126.com Telephone number:86 - 010 - 69645375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