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蕴含“十美”

  在我的头脑中,七夕是一个美丽的节日,最少,闪烁着十道美丽的的光芒。

  爱情美。七夕节是一个爱情的节日,是忠贞爱情的见证,这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根深蒂固了,因此,也有人把七夕节当做中国的爱情节,情人节,笔者认为,这是最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爱情节,在今天,应该更好的普及推广,这是传承传统文化,这是彰显中国魅力。 

  团聚美。中国人特别注重家庭的团聚,七夕节也是团聚美德节日,天上的七仙女与人间的牛郎聚会,一年聚会一次,团聚之美,跃然纸上,让人温暖。追求团聚美是中国人心中不变的家庭文化情结。 

  浪漫美。这是一个非常有富有浪漫色彩的节日,《诗经·小雅》中有一首诗:“或以其酒,不认其浆;鞙鞙佩璲,不认其长。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救天毕,载施之行。”意思是说天上的织女坐在织布机旁,对牵牛思念不已,浪漫之美从西周时期悄然走来,让人遐想。 

  之四、生态美。小时候,就听母亲说,七月初七这天看不见喜鹊,为啥呢?因为去天河给牛郎织女搭桥了,所以,就有了鹊桥的说法。而且,这一天,多下雨,为啥呢?因为两人相见,泪雨连连,在这里,人与自然融合在一体,这是古代的生态文明之美,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担当美。其实,如果深入思考下去,这里面,更包含着担当精神,这种担当是对爱情的担当,是对家庭的担当。记得小时候,听老人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会,织女回归天庭,牛郎挑着一对儿女,披上牛皮飞上天空紧追,被王母娘娘用簪子划出一道天河隔离,这里牛郎追赶织女就是丈夫的担当,父亲的担当,后来,织女冲破层层阻挡,获得鹊桥相会的权利,这也是妻子的担当,母亲的担当。 

  民俗美。当然,随着历史的脚步,人们总是对美好的节日赋予更多的内涵,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文化,比如,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于是,七夕节有了“乞巧”节的说法,比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就提到七月七日人人晒书的片段。七夕节中蕴含的民俗文化日益充盈,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等等,七夕已经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节日之一。 

  精神美。七夕节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在中国文化长河中不断的积淀,升华,已经悄然成为具有中国独特精神之美的节日之一,其中包含的中国独特的爱情理念,家庭情怀,天人合一的哲理思想,成为我国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早在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学美,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中国文学永痕的主题,但是,七夕节中蕴含文学美更加精彩纷呈,几乎每个时代都有对七夕的精彩生动描述,已经悄然形成了文学殿堂的“七夕画廊”,如两汉的《迢迢牵牛星》,唐代孟郊的《古意》,北宋秦观《鹊桥仙》。元代卢挚《沉醉东风·七夕》,明代汤显祖的《七夕醉答君东》,清代姚燮的《韩庄闸舟中七夕》,等等。 “七夕文学”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缩影。 

  宽容美。王母娘娘虽然用簪子划出了一道天河,但是,最终默许夫妻二人七月七日鹊桥相会,这是严酷封建礼教的一点宽容的人性之光,宽容之美虽然微弱,但毕竟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期盼。 

  科学美。许多传说故事的背后都有科学的影子,七夕节尤为鲜明,《史记·天官书》:“牵牛为牺牲”,就是祭典上宰杀的牛、羊。夏秋交接之时,正好是草木丰茂,用以贡献牧草给牲畜的时节;而此时织女星正好往西滑落,而牛郎星则升上天顶,宛若在追逐织女星般。这是古人对天文的科学认识,因此,七夕节又是中国古人科学智慧与文学智慧结合的结晶。 

  “七夕”在笔者心中,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节日,是一个值得中国人自豪的节日,这个节日中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情感密码,文化密码,思想密码,是中国智慧的精美化石。(郑其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