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副中心来了这些“新朋友”
发表时间: 2021-08-11 来源: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盛夏时节,北运河榆林庄船闸段色彩交织。一溪水、一条路、满河花,散步的市民络绎不绝。

  河岸边是木槿、珍珠梅、旋覆花等植物,河里头更是郁郁葱葱,荷花、芦苇、菖蒲和叫不出名的水草长得旺盛,水清岸绿吸引着大批白鹭、苍鹭、黑翅长腿鹬等野生鸟类觅食、飞翔、嬉戏,一幅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运河边最多的就是绿头鸭,多的时候能有一两万只,一飞起来,哗,满天都是。”年过六旬的张春喜被称为“通州拍鸟第一人”,在他的手机相册里有各式各样的水鸟照片,“这是我在大运河月岛荷花池拍的,这种鸟的名字叫作栗苇鳽。前些年,曾经在将府公园拍着过黄苇鳽,长得和栗苇鳽有点像,在很多公园都曾经见着过。栗苇鳽在别的地方很少能看见。还有一种叫作黑翅长脚鹬的鸟,过去只有在野鸭湖才能见得着,现在咱通州运河边上就有。”

  如今,光是运河边的各种鸟类,张春喜就已拍了100多个种类,最大的感受是,通州的河变了。

  “过去,通州运河边的生态环境远不如城里的公园。”前几年,张春喜基本都去市里的各大公园拍鸟。天坛去得最多,还去圆明园、颐和园、植物园、朝阳公园等公园拍,远处还去过延庆野鸭湖。拍得多了,张春喜觉得,在公园扎堆拍鸟,没什么新意。这两年,随着通州对大运河的大力治理,他渐渐发现,水清了、岸绿了,连鸟也多了起来,站在岸边一会就能看见有鱼从水里噼里啪啦往上跳,家门口的大运河“跟过去不一样了”,“现在,我拍照的重点就放在通州,别的地方都不去了。”张春喜说。

  遇上不认识的鸟怎么办?张春喜特意买了一本有关鸟类的大百科书,每次拍到了不认识的鸟,就比对着图书仔细研究。北京城市副中心爱鸟会工作人员今年在整理征集通州区雁鸭类照片时,就发现了张春喜2017年6月12日在大运河拍到的一组栗树鸭照片,“当时该鸟仅一只,待了大约10分钟,它可能看到我了,向北飞了。”张春喜说,经鸟友查阅文献资料及观鸟数据库发现,栗树鸭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中国的记录主要见于华南、台湾和长江下游地区,因北京及周边地区尚无有关栗树鸭的养殖、放生等人为引入行为的报道,因此判断这只栗树鸭为迷鸟的可能性较大,视为北京鸟类新记录。

  “越来越多的鸟儿都飞到大运河‘安家落户’,这是北运河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恢复的一种证明。”北京城市副中心爱鸟会的发起者之一羿健告诉记者,鸟类被誉为蓝天的使者、湿地的精灵、森林的卫士,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它们主要以泥鳅等小型鱼类为食,通常觅食在干扰较少的河渠、溪流等地,通过眼睛搜寻食物。只有水质清澈,才能满足它们的捕食需求。

  作为九河末梢,近年来,通过拓宽清淤、生态重构、水质监测等措施,北运河逐渐从一条排水河变成生态河。水务部门先后对北运河、通惠河、小中河、运潮减河等40余公里的河道进行疏挖,经过整治河道变得水流畅通,大量水鸟也聚集在附近“歇脚”;同时,不断改善北运河的水生态环境,种植水生植物构建水下森林及生态护岸6万余平方米,让北运河的水变好、“活”起来;每年,向北运河等河道投放不同种类鱼苗,截至目前,北运河河道里已有11种鱼类。

  除了做好“水文章”,这些年,通州区积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目前区域内森林总面积达4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45%,正在实施的绿化项目达21.6万亩,区域内构建出了以森林、湿地与河流相依共存的多样化生态体系。据通州区园林绿化局统计,2020年以来,通州候鸟监测站共监测到迁徙候鸟百万余只,仅北运河就记录到鸭类、雁鸭类等鸟类近百种,每年超过20万只次候鸟在此栖息或过境。2020年以来,通州区共监测到大天鹅、灰鹤、豆雁、赤麻鸭、绿头鸭等大量前来栖息的鸟类,其中灰鹤数量上千只。在数量庞大的迁飞鸟儿中,更有天鹅、东方白鹳、青头潜鸭、震旦鸦雀、黑鹳等不少“稀客”光临。

  鸟类是衡量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完整性和生态质量的指标性动物,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包括珍稀鸟类在内的绝大部分迁徙鸟类选择在北京栖息的必要因素。区园林绿化局森林资源管理科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中国通过在鸟类集群活动区和候鸟越冬地、繁殖地及迁飞停歇地建立一大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点、鸟类环志站等各类保护机构,确保绝大多数鸟类重要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得到有效保护,鸟类生存环境逐步得到优化,“通州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通州区现有的一个市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就位于大运河森林公园内。目前,通州区共设立了4个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23家监测单位,每日对辖区重点点位进行巡查并上报监测情况。“截至2021年2月底,市级监测站共监测鸟类10万余只,涉及绿头鸭、白鹭等多个品种;区级监测点监测鸟类约6.27万只。”区园林绿化局森林资源管理科负责人说。

  另外,今年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也在城市副中心组建工作小组,10位拥有丰富动植物研究经验的专家,将主要依靠人工调研的方式,对通州区进行常态化生物多样性调查。以大运河通州段、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为重点,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调查、观测和评估,搞清楚各种生物在通州的分布规律,再对其现状和受威胁状况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和监管措施,引导公众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专家表示,通州处在重要迁徙通道上,河渠纵横,池沼广布。根据以往参与南海子公园、十三陵水库、永定河北京段生物多样性调查的经验,北运河、潮白河、凉水河、马驹桥湿地、张家湾湿地、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等拥有大面积水域的地点,将迎来大天鹅、鸿雁等大批候鸟;潞城林场、张家湾林场等森林覆盖率高的地点,将成为柳莺、八哥等小型鸟的聚集区,还有望监测到红隼、燕隼等猛禽的身影。

责任编辑: 陆杨
相关报道
主办单位:北京市通州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新华网工作组
E-Mail:tzhwmb@126.com 电话:86-010-69552548
ICP 备案号:京ICP备 06033490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