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城市副中心成为北京平原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发表时间:2022-11-21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森林总面积达45.42万亩,比“创森”初期增长17.3%;森林覆盖率33.43%,提高4.96%;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0.47%,提高15.82%……历时五年,城市副中心各项“创建森林城市”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并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北京市第一个荣获“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的平原区。近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大运河森林公园举行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新闻发布会,副区长秦涛和区园林绿化局局长胡克诚介绍了通州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历程及工作成效。

  

  成绩:36项创森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绝非一夕之功。早在2017年9月,副中心就正式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同年10月通过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申请备案。秦涛介绍,2018年,通州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高标准编制了《通州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35年)》。

  有了时间表,又定任务书。自2019年起至2022年,副中心每年制定并下发《通州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有序实施了百余项园林绿化工程,有效推进了水系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等。到2021年底,副中心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和组织管理五大体系36项创森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今年4月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11月3日被正式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水韵林海、千年绿城”,围绕这一规划愿景,五年来,城市副中心坚持大尺度绿化,努力探索首都平原区创森路径。秦涛介绍,在上一轮百万亩造林新增19.3万亩绿化的基础上,这几年副中心又启动实施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三年行动计划》和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实施造林20余万亩。建成东郊森林公园、台湖公园等万亩以上森林公园8处,千亩以上森林组团32处,建成并开放各类公园51处,建成北运河绿道、运潮减河绿道等375公里。

  几年间,通过科学规划,城市副中心形成了“两带、一环、一心”绿色空间布局。在东部,实施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等8项工程,新增生态绿带3.5万亩,促进了京津冀生态协同;在西部,实施永顺城市公园、台湖万亩游憩园等6项工程,新增生态廊道2.6万亩,增强了副中心和市中心城区的生态联系。在副中心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上打造的13处公园,目前已建成9处,正在推进实施4处。在核心区域,占地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已于2020年9月对外开放,现在已经成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金名片”。

  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筑牢野生动物保护基础。2021年至今,城市副中心累计建设了生态保育小区49处,通过搭建本杰士堆、人工鸟巢和昆虫旅馆等方式,为野生动物提供繁衍生息的拟自然环境。目前共监测到野生鸟类35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4种,大鸨、白鹭等珍稀鸟类迁徙到副中心越冬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

  城市副中心还积极培育繁荣兴旺的森林生态文化,增强市民植绿、爱绿、护绿意识,鼓励全民参与。其中,充分利用义务植树基地、园艺驿站等40余处生态科普教育场所,每年举办特色活动200场以上,线上线下参与人次超过5800万人,市民创森支持率、知晓率和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

  通过五年的创建,一组组亮眼成绩跃然而出:

  

  惠民:森林单位面积碳蓄积量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副中心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给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胡克诚介绍,五年来,城市副中心绿色空间持续拓展,百姓推窗见绿更加宜居。68处口袋公园、小微绿地,40余处生态科普教育基地,星罗棋布;48处村头微型公园、416处村庄公共休闲绿地,亮点纷呈;4万平方米屋顶绿化、20条风景林荫路,促进区域绿化美化提档升级。创森至今,全区已建成国家森林乡村22个,首都森林城镇4个,首都绿色村庄12个,森林村庄8个,花园式单位15个,花园式社区8个,实现了百姓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

  在城市副中心,市民们最直观的感受是,公园越来越多,游园体验越来越好了。胡克诚介绍,目前,城市副中心公园均好分布、级配合理。东郊森林公园、张家湾公园等多处大型公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攀升,通过结对帮扶、开展群众性游园活动、完善便民服务设施等措施,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游园体验感。目前,以西海子公园、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大运河森林公园为主体的“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北区已全面开放。今后,城市副中心将积极探索公园城市建设,构建“文、旅、体、商”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真正实现由“到公园去”到“在公园中”的副中心公园建设愿景。

  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城市副中心的林业碳汇能力也显著提升。

  胡克诚介绍,通过两轮百万亩造林建设,城市副中心做好生态碳汇“加法”,加强高碳汇乡土树种的应用,营建乔灌草复层结构或异龄、针阔混交林,提高树木综合生长能力,提升碳汇和生态效益。通过建设公园绿地和城市立体绿化,做好碳排放“减法”,缓解热岛效应、减少城市污染,实现间接减排。据统计,城市副中心林地、绿地、湿地年碳汇量已达50.2万吨,每年约有71万立方米修剪剩余物得到资源化利用,森林单位面积碳蓄积量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今年,城市副中心首个碳循环公园和首个区级5G自然科普教育基地已基本建设完成。

  在持续汇聚绿色资源的同时,森林城市建设也带动了森林经济向好发展。据介绍,城市副中心在全市率先将25万余亩生态林全部移交乡镇集体林场养护管理,每年带动绿岗就业5000余人,本地劳动力占比近九成。

  同时,积极推动全区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建的高产高效现代化果园逐步转向标准化、规范化,形成了“通州大樱桃”等品牌;以林下种植、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等方式为主的林下经济,不仅提升周边生活品质,而且有力带动百姓增收。

  意义:为京津冀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建设作出示范

  “创森成功对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秦涛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副中心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和有力见证。城市副中心的创森工作从规划编制到高效实施,全过程高度融入和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观,以及“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的共治观。

  秦涛表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副中心增添了一张含金量极高的国家级城市名片。“此次副中心成功创森,是副中心继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后,获得的又一块国家级金字招牌,不仅展现了北京平原地区森林城市的独特风貌,为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生态建设提供了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副中心样板,更是将‘蓝绿交织、水城共融’打造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秦涛说。

  北京城市副中心地处衔接京津冀的核心地带,是京津冀森林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津冀区域生态建设统筹协调的关键区域。成功创森也为京津冀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建设作出了积极探索与示范。“我们着眼京津冀全局,率先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潮白河国家森林生态景观带等工程,有效提升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有力推进了京津冀地区生态协同发展,为京津冀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建设探索了副中心经验,作出了副中心贡献。”秦涛表示。

  作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主要承载地,城市副中心通过创建森林城市,大尺度建绿、大密度增绿,有效治理了“大城市病”,逐步构建了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稳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人民群众对绿色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高,为副中心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打下了坚实的生态基础,厚植了靓丽的生态底色。

  秦涛表示,绿色是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最好标志。202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副中心要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并在构建绿色空间、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副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淳、基础更牢、特点更突出,为副中心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了硬核支撑。

  展望:未来将建设100个“精品乡村公园”

  “创森”成功后,下一步城市副中心将在哪些方面发力?秦涛介绍,未来将进一步提质增效,提升绿色公共福祉。完善“林、田、水、湿”相互融合的区域绿色系统,强化生态廊道建设,夯实生态本底。完善全域湿地生态系统,优化中心城区生态网络格局,大力推进涉绿海绵城市工程建设。精准开展森林抚育和近自然健康经营,提升森林质量,并根据城市景观林、生态林、文化林等不同功能需求,探索森林定向培育和经营管理技术。全面提升城市公园绿地的服务水平,落实公园城市理念,更好地发挥公园服务功能。

  在文化助力,塑造绿色景观精品方面,副中心将推进城市滨河景观体系建设,推进五河沿线区域滨河景观提升。高水平推进道路绿化建设,重点推进老城区支路街巷绿化品质。推进精品绿化乡村、绿化镇区建设,实施100个“精品乡村公园”建设,塑造与地域文化主题匹配的“一镇一景”绿化景观风貌特色。全面实施城区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养护,完成50余条道路精品绿地的创建工作。推进北运河—潮白河沿线、生态绿洲地区生态景观建设整体提质,引领区域生态建设协同发展。

  城市副中心还将通过创新驱动,打造绿色产业试点,将全力推进“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先进制造、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种业”六大产业集群化、绿色化发展,建设一批数字技术与绿色经济融合创新平台。大力培育绿色金融生态,深入开展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积极承建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加快设立国际绿色投资集团,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让更多国际化、专业化的绿色产业要素加速向城市副中心集聚,为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构筑绿色生态示范方面,城市副中心将以提升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副中心城市生态品质为导向,持续完善“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水系格局和“两带、一环、一心”的城市绿色空间格局,优化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设施。进一步深化“一微克”行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副中心蓝天白云成为常态,水清岸绿触手可及。持续强化区域合作,以生态修复和生态示范为重点,加快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与北三县共享绿色生态空间,不断引领京津冀生态领域协同发展。

  “未来,城市副中心将进一步深化巩固创森成果,继续对标党中央精神要求、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目标定位,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引领,聚焦关键领域,强化能源、生态、文化三大重点支撑,加快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全力推动副中心绿色发展再上新台阶。”秦涛表示。

责任编辑: 张斯瑀
相关报道
主办单位:北京市通州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新华网工作组
E-Mail:tzhwmb@126.com 电话:86-010-69552548
ICP 备案号:京ICP备 06033490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