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城市副中心亮出生态建设“成绩单”
发表时间: 2021-01-25 来源: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PM2.5历史性“摘帽”、水环境治理超额完成“十三五”考核任务、绿色生态框架初具规模……2020年,通州区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水环境治理、生活垃圾分类、新一轮百万亩植树造林等重点任务,坚持城市副中心控规要求,持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城市副中心持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蓝天白云成常态

  PM2.5改善率全市排名第一

  近日,记者从通州区生态环境局了解到,2020年通州区PM2.5年均浓度37微克/立方米,较全市平均水平38微克/立方米低2.6%,浓度值摆脱多年末位排名,实现历史性“摘帽”。年均浓度同比改善率19.6%,改善率全市排名第一位。

  2020年,通州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比2019年分别下降12.8%、19%。通州区“蓝天”成色持续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61天,占比71.3%,同比增加35天。

  通州区高质量完成“十三五”蓝天保卫战任务。与2016年相比,2020年通州区PM2.5、PM10、NO2、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改善率分别为53.8%、30.6%、38.2%、73.3%,优良天数增加了83天,占比由48.8%上升至71.3%;发生重污染天减少37天,重污染天占比由13.2%下降至3.0%;超额完成城市副中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在这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保卫战中,通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把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在统筹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以超常规的措施和力度治理大气污染,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聚焦重型柴油车、扬尘、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重点领域,与环京地区共同努力,协同推进主要污染物大力减排。记者从通州区生态环境部门了解到,针对“智慧环保监测系统”发现的夜间PM2.5、TSP浓度走高情况,通州区各部门通力协作,加大夜间检查力度,建立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属地常态全时执法检查机制,同时聚焦渣土运输车、重型柴油车、工地扬尘等重点污染源,加大夜间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跨流域协作共治不断深化

  位于千年大运河北端的通州区多河富水,但因地处“九河下梢”,部分河流水质为劣五类。为了尽早实现“蓝绿交织”的美丽画卷,近几年通州区持续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

  2020年,通州区持续推进碧水保卫战,超额完成“十三五”国家考核任务。国家和本市地表水断面逐年改善,2020年改善率达到19.5%,全市排名第一。通州区水环境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285吨,超额完成 42.5%;氨氮减排 45吨,超额完成125%。2020年5个国家考核断面全年水环境质量均值实现V类以上。

  区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完成区级饮用水源地环境调查评估,补充划定27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

  启动第三个三年污水治理行动方案,53条段黑臭水体基本实现长治久清,41个村庄生活污水整治完成,累计完成小微水体整治百余条。完成41.32公里污水管道、再生水管线14.17公里、改造雨污水合流管线12公里。污染源—污水处理设施—入河排污口—在线监控设施—水污染治理等5级水环境监管体系正在构建中。

  开展联合执法56次,巡查河道近2000公里。同时,深化流域协作共治。建立北京、通州、三河、香河生态环境、水务联动机制,开展潮白河水体分点分段式排查和检测,共同推动燕郊10万吨污水处理厂早日投运。启动生态流量保障机制,不断深化落实潮白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规划,与紧邻通州的廊坊“北三县”共同保护好潮白河生态走廊。

  生态框架初具规模

  据统计,2020年通州区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项目共计22项,新增绿化面积2.03万亩,另有战略留白3265亩,均已按要求完成市局下达造林任务指标,全区绿色生态框架已初具规模。

  截至目前,东部生态绿带新增3.5万亩,率先实现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西部生态绿带新增2.6万亩,实现与朝阳区、顺义区连通。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规划建设13个公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成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金名片”。

责任编辑: 陆杨
相关报道
主办单位:北京市通州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新华网工作组
E-Mail:tzhwmb@126.com 电话:86-010-69552548
ICP 备案号:京ICP备 06033490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