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 北京西城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北京站>西城文明>头条要闻

幸福西城 |打通助餐最后100米,西城区“父母食堂”突破300家

来源:北京西城 时间:2024-05-08

近年来,西城区民政局以实施“红墙先锋工程”“双提升”工程为引领,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西城区“父母食堂”服务品质,为全区老年人献上热腾腾、暖呼呼、情满满的“孝亲饭”。截至目前,西城区“父母食堂”已达304家,服务量从2022年的每周3000单增长至每周6万单以上。

 

品牌引领提升助餐知晓度

在人们的印象中,助餐点的“本职工作”就是为老人提供可口的饭菜,但西城区“父母食堂”不满足于此。它们有的办起了智能手机应用班、绘画班,有的为辖区孩子们开办了假期托管班,还有的成了老人拉家常、练合唱的“聚点”,老人们有事没事就往“父母食堂”跑,把这里当成了另一个家。

西城区不仅创建了“父母食堂”品牌,发挥品牌效应,提高养老助餐服务的辨识度;落实品牌保护,注册“父母食堂”知识产权,维护品牌权益和形象。在解决老年人就近用餐的基础上,还升级“父母食堂+(家)”品牌,整合各类服务资源,融入“课堂、养生堂、育幼堂、五点钟校堂”等服务,形成“父母食堂+”服务,实现食有餐、乐有享、学有课,不断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品牌影响力及对老年人的凝聚力。

 

科技赋能提升助餐便利度

西城区“父母食堂”搭建全区养老助餐服务管理平台,推进“互联网+养老助餐”服务模式,打通老年人订餐与支付、服务机构结账与内部核算、政府补贴结算与统计、服务质量监管、服务机构与设施管理等养老助餐的关键环节,为养老助餐的高效、可持续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数字化支撑。

同时,根据老年消费者交易习惯,联合中国银联,打通支付技术壁垒,通过银联POS智能机,实现扫身份证或养老卡完成身份认证,并打通微信、支付宝、各类银行卡等多渠道支付,探索推广“卡、码、脸”通用结算方式,极大地方便了老年人助餐。

 

多重保障提升助餐选择度

新街口街道城中园宾馆是辖区内第一家“拥军”养老助餐点,承担着西城军休一所120多户部队离退休老干部的助餐服务,同时辐射周边社区居民等。在月坛街道,公安大学内部食堂面向辖区居民开放,成为了“央地携手”开展养老服务的典范……

西城区“父母食堂”在服务主体上,明确由养老服务机构保证基本服务,集中配送中心支撑助餐供应,社会餐饮企业、机关食堂、社区分餐满足多样需求。在服务模式上,明确除现场点餐、堂食,还为老年人提供网上预订、电话预订、送餐上门等多种订餐途径,提供小碗餐、自助餐、称重餐的多种助餐模式。在补贴机制上,针对老年人和助餐企业采用“供需并补”政策,以“以奖代补”模式根据助餐点位的服务量给与不同梯次的奖励补贴,激励供需方共同参与。

 

各方合力提升助餐温暖度

大栅栏街道延寿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作为“父母食堂”助餐点开餐以来,助餐服务有了全方位提升,让老人们不仅能吃上美味实惠的家常菜,还可以通过“点单”服务“定制”依照自己口味烹饪的菜品,得到了不少老人的点赞。

“父母食堂”的养老餐坚持科学配比、用心制作,为老人们推出了“定制家乡味儿”“定制年夜饭”等多种特色服务。全区66家养老服务驿站均设置了免费上门送餐服务,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送餐员们保证准时准点为老人们送餐上门。全区坚持三级统筹联动,开展了一大批优质助餐服务,如什刹海街道的“1元早餐”,大栅栏街道的“银鹤助餐”,新街口街道的“红领巾小小助餐员”,陶然亭街道的“爱心陪餐员”,牛街街道的“石榴助老送餐员”等。这些服务不仅让老人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浓浓关爱,更形成了“以一餐饭献一份心”的助老意识,营造了孝老敬亲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西城区将按每千名老人建1家助餐点的标准,建成累计不少于320家“父母食堂”,进一步丰富养老助餐网点布局,进一步探索社会化+志愿服务相结合的送餐模式,打通助餐最后一百米,针对特殊老年人试点推出营养餐食供应,让西城区“父母食堂”近在身边,享在舌尖,暖在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