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 北京西城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北京站>西城文明>西城文明>走社区看新貌

走社区 看新貌|有呼必应聚合力,共享文明创建成果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 时间:2024-01-23

编者按:《走社区·看新貌》

文明城区创建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区是我们的目标。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推出《走社区·看新貌》专栏报道,通过展示社区的亮点做法,交流用社区“小变化”点亮居民“大幸福”的探索实践,带动引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行动走深走实。本系列专栏今日推出第八十一期。

 

老楼加装电梯,非机动车停车归位,文化墙图文并茂……创建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区行动中,西城区多个社区面对老旧小区的民忧、民难,破解难题便利民生,立足“小切口”,有呼必应,凝聚合力为民办实事,推动文明创建落地见实效。

 

广外街道小马厂西社区

解民忧化民难 打造美好生活环境

 

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的广外街道小马厂西社区,老年住户占比高,加装电梯是居民最期盼的项目之一,也让居民切实感受到了创建更高水平文明城区行动中的实效和温暖。

“小马厂南里小区建成于1990年,小区基础设施配套陈旧,养老助幼服务体系建设不成熟。面对这一现状,社区将第一切入点确定为老楼加装电梯工作,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小马厂西社区党委书记张春芳介绍说,加装电梯工程推进至今,目前社区内17个单元门已完成16个单元门的老楼加装电梯工作。在创建更高水平文明城区行动中,社区继续推进加装电梯工程收尾,积极改善小区环境设施,提升居民生活服务品质。

 

在加装最后一个单元门的电梯时,社区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有居民不同意在本单元楼加装电梯。张春芳说,面对这一难题,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入户与居民面对面开展工作,让居民切实了解老楼加装电梯工作的进展情况,充分沟通民意,协调邻里意见,解答居民疑惑。同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调动社区居民力量。社区利用议事协商机制,充分引导居民集思广益,解决棘手问题;同时社区利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在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下,协调解决了难题,为小区环境设施的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经过共同努力,最后一个单元门的老楼加装电梯工作难题成功得到解决。

 

随着小区内17个单元门均加装了电梯,小马厂南里小区老楼居住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和提高,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生活条件。“以往很多老住户都为爬楼梯而头疼,尤其是顶层住户,上楼要数80多个台阶,再拿点东西就非常吃力。现在有了电梯后,每天上下楼去公园遛弯、买菜回家都一键即达,很方便。”张春芳说,通过解民忧化民难的实际行动,核心区首个规模化、100%加梯的小马厂南里项目实践成功了,文明社区美好生活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广外街道茶源社区

发挥党建引领与居民自治,实现斑驳旧墙“换新衣

 

老旧小区的斑驳旧墙如何焕发新面貌?广外街道茶源社区交出了答卷:社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导居民自治,共同打造美好家园。

“茶源社区地处西城区最西端,辖区有18栋居民楼,其中有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楼,在创建更高水平文明城区的建设中,社区环境提升成为居民关注焦点。”茶源社区党委书记徐翠莲介绍说,这其中,马连道13号院是典型代表,建于上世纪90年代,长年风吹雨淋导致墙皮脱落、脏污严重。

 

为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茶源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社区文明精神建设;引导居民参与治理,实现“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愿景,同时征求居民意见,共同制定方案,提升小区居住环境。徐翠莲说,“在更新改造过程中,居民积极参与自治,昔日破旧墙变身图文并茂的文化墙。”

社区文化墙主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宣传公益志愿与文明城区建设;与此同时,社区引导将围墙、宣传栏等打造成党建引领公共文明宣传新阵地,提升环境面貌的同时,让文明新风吹向街头巷尾。“以前小区的围墙破旧不堪,如今换上新装,既美观又增添了不少文化气息。”马连道13号院的杨女士对墙体改造赞不绝口,“每天楼下遛弯时,都不由自主地多看几眼。”

 

马连道13号院的斑驳旧墙穿上了“新衣”,这一改造工程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赞誉,大伙都说,这样的改造不仅美化了家园环境,也展现了居民们共同参与治理的成果。徐翠莲说,接下来,茶源社区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和居民自治推动社区治理创新,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居民的主体地位,共同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区,共同打造更加美好、和谐、文明家园,为茶源社区的未来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德胜街道新明家园社区

便民车棚解民忧 居民有呼必应有需必为

 

在德胜街道新明家园社区,小小的停车棚助力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妥善解决了居民身边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为进一步提升居民文明城区创建意识,德胜街道新明家园社区以“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为目标,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新明胡同6号楼、7号楼的便民车棚是居民关注的一大焦点。“这两年住户电动车、自行车数量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增加,地下停车处和地面车棚已不能满足居民停放需求。”新明家园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新明胡同6号楼、7号楼均为1992年建成,分属2个产权单位,有2个物业单位,这为搭建自行车棚工作的推进带来了难度。

 

针对此情况,新明家园社区向社区党员、志愿者、居民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同时采取入户走访、集中座谈、社区党建协调会、产权物业居民代表座谈会等形式,最终决定使用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搭建车棚,再由2个物业单位共同维护车棚日常使用。社区热心居民张女士表示:“以往每天下班回家看着自行车电动车乱糟糟地码放在楼下,挺闹心,今年社区主动牵头搭建车棚的工作,感觉特有希望。”

 

新建的车棚占地约20平方米,宽8米,深2.5米,棚顶约24平方米。工作人员介绍说,“非机动车车主担心车辆被雨雪淋湿,停放无序的问题,因此搭建过程中,社区引导为车棚安装不锈钢龙骨、圆弧起拱PC耐力阳光板,还使用混凝土修补了5处破损的地面。”考虑到电动车充电需求,社区经与城建科沟通,又在此处增设充电桩,以满足居民便捷充电的实际需求。

 

看着自行车棚内摆放整齐的各式自行车和电动车,居民们纷纷点赞,表示再也不用耗神费力,也不用担心自行车和电动车无处停放、被雨雪淋湿的问题,老旧小区内的环境也得到大大改善。“创建更高水平文明城区行动中,老旧小区坚持持续优化完善基础设施,就能从‘小切口’出发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据介绍,未来,新明家园社区还将继续调研对接居民需求,提前谋划主动作为,提高居民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