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明月,人间情怀。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在中秋节这天,吃月饼与家人团圆,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中 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地会结合自身不同的风俗习惯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以表达自身对于美好团 圆生活的向往,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 xcZq-pic-01.png

    北京:拜月、玩月、赏花、玩兔儿爷

      “八月十五中秋节,水果月饼摆满碟。”这句名谚道出了老北京隆重、喜庆的过节情景。拜月、玩月、赏花、玩兔儿爷,喝团圆酒吃团圆饼,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十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而所谓“泥兔摊”,就是卖兔儿爷的。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谑亦谐。

  • xcZq-pic-02.png

    南京:吃桂花鸭

      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 xcZq-pic-03.png

    浙江: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大意是说八月十五日月亮特别圆,秋风吹来已经有九月的寒意了,请看守杭州城门的人今晚不要锁城门,好方便百姓在月色下欣赏大潮。在浙江杭州一带,中秋节除赏月外,钱塘江观潮可谓是又一盛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祥尽的记述。直至今日,钱塘观潮仍是浙江省中秋节最具特色的活动。每当海潮涌至,受到渐近渐狭的地形影响,波浪便重重叠璧堆积成一道水墙,声势极为壮观。

  • xcZq-pic-04.png

    厦门中秋节的“博饼文化”

      农历八月十五,是人们合家团聚或倍加思念远方亲友的日子,在中秋节,厦门人除了赏月,吃中秋月饼外,还有一种自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时流传下来的“玩会饼博状元”的民俗活动,颇为有趣。中秋会饼每会63块,大小不同,共分为 6 种,分别代表古代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每人轮流将 6 个骰子掷入碗中,根据投入碗里的骰子点数领饼,以最终夺得“状元”为幸运。三百多年来,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厦门的饼店饼厂在中秋节前后都会大量生产这种会饼上市供应。

  • xcZq-pic-05.png

    四川:吃烟熏鸭子、点桔灯

      除吃月饼外,四川人也在中秋节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在川西地区,烟熏鸭子是中秋节必备佳品,因那时当年生鸭已长大,肥瘦适宜。四川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

  • xcZq-pic-06.png

    贵州:“跳月”活动

      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团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苗族父老为对他们幸福爱情的怀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着月亮的光辉,跳起苗家歌舞,并把这一风俗称为“跳月”。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白头之好。

  • xcZq-pic-07.png

    广西:“行月”赛歌求婚

      广西省少数民族偏多,所以过中秋的庆祝方式也多种多样。侗族人喜欢带着自己的歌舞队去邻近的山寨赛歌,载歌载舞,人群仿佛荡漾在如水似的月光里,叫做“行月”。同时。他还有“赛歌求婚”的习俗,侗族小伙子身着节日盛装,吹奏着美妙的乐曲,跳着欢快的舞步,很快就被漂亮的姑娘引到一边,两人对唱对舞。

  • xcZq-pic-08.png

    福建浦城:拜天公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 xcZq-pic-09.png

    广东惠州:舞火狗

      广东惠州龙门蓝田瑶族乡,中秋佳节都要举行“舞火狗”活动,以感谢狗对瑶族人的养育之恩。相传瑶族峒主年幼丧母,其父用母 狗奶水把他养大。舞火狗的服饰道具主要为线香、竹笠、黄姜叶、山藤。中秋当晚,姑娘们先在宗祠里奉上狗粮袋并上香,从大门行至祭台前祭拜祖先,祈求风调雨顺。祭拜之后,姑娘们列队来到坪地开始表演舞火狗,边舞边唱。最后到各家的灶塘石祭拜,祈求火种长存。

  • xcZq-pic-10.png

    广东潮汕:以芋头祭拜祖先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 “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 xcZq-pic-11.png

    江西吉安:烧塔

      中秋夜烧塔在江西吉安地区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此外,在该地区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

  • xcZq-pic-12.png

    安徽婺源:敬“神塔”、打中秋炮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 xcZq-pic-13.png

    湖南怀化:偷吃习俗

      在湖南省与贵州省交界的怀化地区,流传“偷吃”风俗。每到中秋这天,家家大门、后门都半掩半开;平时,乡亲们对小偷深恶痛绝,可这天,明知“小偷”进了屋,全家都装聋作哑,视而不见,且为“小偷”准备丰盛的瓜果、月饼等,“偷吃”越多越高兴。

  • xcZq-pic-14.png

    大别山:摸秋习俗

      在大别山地区,流行“摸秋”习俗。每到中秋这天,山民们吃罢晚饭,便三三两两,踏着月光,循着香气,或上山、或下地“摸秋”。山坡、河谷、丛林、草莽、田间、地头不是果就是瓜,还有花生、田薯。摸着什么,就吃个痛快,生吃行,野外烤着吃也行,直到夜深人静,大家才陆陆续续开心地回家,哪个人吃得痛快、可口,谁就要高兴几天。

< 请滑动鼠标滚轮切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