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里的思辨,冰雪上的航行!
发表时间: 2016-01-26 来源: 延庆报

  1986年的冬天,中共延庆县委在全县开展三个“重新认识”大讨论,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冷凉战略”。“冷凉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迄今已三十年,但其所彰显的重要意义仍在延续、深化和升华。

  实施“冷凉战略”最显著的成果,便是利用延庆冬冷夏凉的气候优势,举办龙庆峡冰灯和开展夏季旅游。1987年1月,延庆与哈尔滨市园林局合作,成功举办了龙庆峡第一届冰灯游园会,开创了北京地区冰雪旅游的先河,开启了延庆冰雪经济发展的篇章。以第二届冰灯为例,接待宾客近30万人次,冰灯办收支平衡并略有盈余,延庆的宾馆、旅店营业增收135万元,实现利润20多万元;仅龙庆峡旁的古城村农民便有20户开办家庭旅店、24户摆摊售卖农副产品、30户拉马供游人骑玩,全村靠冰灯收入12万余元,村民人均增收68元。当时,这是一组很可观的数字,也是一组让人心动并看到希望的数字。与此同时,各委办局、乡镇、企业纷纷开展“冰灯外交”,为外界提供了重新认识延庆的机会。“冰灯打开封闭”、“塞外延庆热起来”——报刊上的大字标题让延庆人挺起了胸膛。1989年1月,冰灯游园会更名为“龙庆峡冰灯艺术节”,并且注重突出主题、改革工艺、扩大规模,一直延续至今,成为继哈尔滨后的又一支冰雪旅游奇葩。从某种意义上说,龙庆峡冰灯也是延庆旅游业发展的起点。

  因为龙庆峡冰灯,曾经封闭的自然环境、自然经济以及长期禁锢延庆人的封闭意识得以改变,“冰灯搭台,经济唱戏”,人们的商品经济意识不断增强,外界人眼中“远、冷、风、沙、穷”的延庆逐渐成为风光秀美的旅游胜地,延庆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因为龙庆峡冰灯,延庆的冰雪经济不断发展壮大。1996年,延庆将冰上旅游扩展到八达岭、康西草原和县城,冰雪旅游和冰雪经济有了一点儿集聚效应。不过,有冰无雪的冬季旅游仍是人们心中的一大缺憾。1999年,通过招商引资,华北地区第一家滑雪场——石京龙滑雪场正式营业,标志着更全面、更丰富的冰雪旅游在延庆诞生。此后,延庆又兴建了八达岭滑雪场,冰雪旅游年均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2015年,同样是因为延庆独特的气候、地形以及冰雪旅游的社会基础,北京市在联合张家口成功获得冬奥会举办权后,决定将高山滑雪、雪车、雪橇等项目放到延庆小海坨地区举办,昭示了延庆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正在走向世界。

  因为龙庆峡冰灯,因为冰灯所点燃的商品经济意识,延庆于1998年在北京郊区率先开展乡村民俗旅游。古城、黄柏寺、东卓家营等村在家庭旅店基础上推出地方特色餐饮;2002年,延庆通过文化包装,打造了柳沟、岔道、里炮等10个特色民俗村。近年,乡村旅游蓬勃发展,陆续建成星级民俗村34个,星级民俗户1024户,直接从业人员6000多人;2015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99万人次,旅游收入2.97亿元。特别是柳沟村“火盆锅·豆腐宴”,更成为延庆乡村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全村累计建成90多个星级民俗户,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营业收入5000多万元。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龙庆峡冰灯随着时代进步愈加兴旺红火,展现出勃勃生机和无限美好的前景。

  三十而立,延庆冰雪旅游和冰雪经济必将大步向前,成为延庆打造冰雪之城的重要支撑,成为延庆实现绿色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

责任编辑: 刘晓洋
待完善

主办单位:北京市延庆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yqxwmbcjk@163.com Telephone number:86 - 010 - 69140012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