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北京周期 高效快速推进
发表时间: 2019-02-25 来源: 北京晚报

  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筹办任务,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向祖国人民、向国际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是新发展理念在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中的体现,要贯穿筹办工作全过程。绿色办奥,就要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冬奥会打下美丽中国底色。共享办奥,就要坚持共同参与、共同尽力、共同享有,使冬奥会产生良好社会效应。开放办奥,就要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使冬奥会成为对外开放的助推器。廉洁办奥,就要勤俭节约、杜绝腐败、提高效率,坚持对兴奋剂问题零容忍,把冬奥会办得像冰雪一样纯洁无瑕。

  冬奥大数据

  2014年3月14日,国际奥委会宣布中国北京——张家口正式成为2022年冬奥会申办城市。短短五年,北京这座当之无愧的双奥之城,顺利完成了从申奥向筹办的转变,向着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一步步迈进。

  宣传推广

  北京冬奥组委仅2018年就组织新闻报道近200次,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媒体见面会20余场,受理国内外媒体采访申请100余件,为冬奥会筹办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服务保障

  确定了113家拟签约饭店,初步完成3个冬奥村的功能规划布局。

  人才招募

  发布实施了冬奥人才行动计划,选聘25位外籍特聘专家、4位国内特聘专家,掌握4050名国内冰雪运动人才信息。组建北京冬奥组委滑雪战队,招收319名队员并开展长期培养。

  市民心里话

  在北京这座双奥之城,无论是参与了两届奥运会筹办的“元老级”工作人员,还是从曾经的夏奥会后一直期盼2022年冬奥会举行的普通市民,他们对于奥运会的热爱与憧憬都是一样的执着与充满温度。

  两届奥运会筹办参与者 姚俊飞

  “奥运人累并快乐着”

  就职于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处的姚俊飞,是参与了两届奥运会筹办的“元老级”工作人员。“2008年奥运会时做的也是形象景观,闭幕后去了清华景观设计研究所。2014年申办冬奥会时又被召集回来。”聊起和奥运会的缘分,姚俊飞语气中充满了骄傲与自豪。“一辈子能够参与两次奥运会的筹办,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所以当被‘组织’召唤的时候,毫不犹豫就辞职了。”

  姚俊飞在冬奥组委的很多同事都是“双奥人”,他们更习惯叫他“大飞”。“当我第一天到冬奥组委上班的时候,就有一种重新回家的感觉,特别亲。”

  “北京夏奥会时,我参与设计开发的金镶玉奖牌社会反响非常好。大家不知道的是,当年为了寻找到金和玉的完美镶嵌方式,我们做了上百次的实验。”对于这段经历,大飞记忆犹新。“最后我们可以做到奖牌从五六米高的地方摔到地上都不会碎。每当看到有运动员登上领奖台,戴上我们的金镶玉奖牌,心里特别自豪。”

  目前正忙于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设计的大飞兴奋地向记者介绍:“去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征集时我们就发现,和夏奥会相比,人们参与奥运的积极性更高了,我们收到的设计作品数量是2008年奥运会会徽征集的两倍多,设计质量也非常高。现在征集的冬奥会吉祥物的设计作品则达到了5816件,让人非常惊喜。”

  伴随着冬奥会筹办节奏加快,大飞和同事们将越来越忙碌。“虽然每天在家与单位之间往返需要三个小时,但作为一名‘奥运人’,这种累并快乐着的感觉很棒。”

  北京首个冬奥社区居民 刘士荣

  “珍惜冬奥家庭这份荣誉”

  石景山区广宁街道与北京冬奥组委驻地首钢西十筒仓仅一墙之隔。广宁街道高井路社区是北京首个冬奥社区,在社区评选出的“冬奥家庭”中,刘士荣一家榜上有名。作为电厂路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刘士荣一直很关注冬奥。“一看到招募冬奥家庭的通知,我就赶快报名了。”

  在学校担任教学主任及班主任工作的刘士荣,不仅带领学生参与了十多项冬奥教育和普及活动,给学生编写、导演的戏剧《当冬奥遇到北京的春节》还登上了高井社区的“助力冬奥舞台”。

  “我儿子特别喜欢体育运动,听说我报名应征冬奥家庭,特别开心。他有一定英语基础,将来冬奥会举行的时候,完全可以给外国友人做个向导。”提到冬奥会,刘士荣特别憧憬。“听我们街道的工作人员介绍,冬奥家庭有接待任务,现在我每天都会背几个单词,把英语捡起来,不能给咱们冬奥社区丢脸。我还会剪纸,特别希望能把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传递给外国朋友。”

  北京冬奥组委入驻后,刘士荣居住的社区环境也有了不少改变。“每次从高架桥上看到冬奥组委的标识和标语,都让人觉得冬奥会离自己的生活真的很近。”街道社区和学校举行的各种冬奥活动,让刘士荣一家直呼精彩和过瘾。“刚搞完的冬奥文化节和社区滑雪比赛,大家玩得特别开心。我们是全市第一个冬奥社区,必须要好好珍惜宣传冬奥的机会,珍惜这份难得的人生经历。我们要多多宣传,让更多自己身边的人了解冬奥、助力冬奥”。(记者 左颖)

责任编辑: 秦雪娇
待完善

主办单位:北京市延庆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yqxwmbcjk@163.com Telephone number:86 - 010 - 69140012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