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评论】让清明节空气更“清明”
发表时间: 2017-03-27 来源: 北京延庆文明网

  随着各方机构相继发出清明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埋头于工作的人们才猛然想起又到了一年祭奠先人寄托哀思的时节。

  古代清明节,人们有上香烧纸钱的习惯,后来慢慢发展,加上了燃放鞭炮的习俗。如今,时代富裕了,花样也多起来了。有些人将威力勇猛的冲天烟花带到了先人坟头,有些人将纸屋、纸车、纸人等排场都大搞起来了。一时间,山头炮声此起彼伏,烟雾弥漫在城郊、山村之上,这似乎成了现今清明的一个特色。如今虽然风俗依旧在,却附上了一个社会问题——清明之霾。

  霾是现代工业社会造就的危险怪物。我们周边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远非古代诗歌中“花明月黯飞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的浪漫与美好,倒是反而让人们“谈雾色变”。因为这种看起来像雾的“霾”,其成分中含有对人体有致命危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等等,这些细微颗粒能够被人吸入肺内,直接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而霾对曝光的阻挡,也会引起儿童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严重的会引起婴儿佝偻病、儿童生长减慢。随着科学机构对霾的分析与宣传,公众对霾的认识越来越深。然而,依然有很多的人,思想上的认识和行动上的实践并不一致,比如在网上大肆批判雾霾之产生与现象,出门却非开车不可。到了清明,简单的上香烧纸钱仪式,非要弄个大的动静出来才能体现自己的孝顺不可。因此,清明时节,“雨纷纷”似乎反而是上天注定让我们少给人类自己折腾点麻烦的暗示,可若是遇到天晴,那人间烟火,怎一个“乌烟瘴气”了得!

  因而,清明时节,何妨追求一下“清新透明”的空气?

  首先,在出行方面,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既符合自己需要,又能满足环保出行的新方式。比如在城郊不远的,一家人可以骑城市共享单车出行,这样既解决了出行的效率问题,也更加符合古人所倡导的清明踏青之理念,同时也切切实实地履行了环保之要务。而在乡村,人们祖先的坟墓通常离家更近,以徒步的方式前往扫墓,更见内心之虔诚。

  其次,在祭奠之时,摒弃那些燃放大量鞭炮、烟花、焚烧大量纸钱纸屋的做法。所谓大道至简,三张纸钱,两根檀香,也能在不张扬中表达自己对先人的追念之情,同时也减轻了自己的清明时节的“节日负担”。

  再次,扫墓应当极力避免引发山火。山火一旦形成,不仅是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威胁,而且更容易形成漫天的烟雾,导致严重的霾现象出现,造成更大范围的空气污染,危害更多的人们。扫墓避免山火,通常就是不燃炮、少燃炮,清空墓地周围干燥柴火,做到火熄人离、人走火灭。

  这个清明寒食日,请让我们以“清明”之道,对待清明之节。(水绝尘)

责任编辑: 刘晓洋
待完善

主办单位:北京市延庆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yqxwmbcjk@163.com Telephone number:86 - 010 - 69140012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