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评论】端午,没有什么是粽子解决不了的
发表时间: 2017-05-27 来源: 北京延庆文明网

  粽香总和端午相伴而行。飘荡在街头的粽香不仅打开了食客的胃口、抚慰了游子的乡愁,还缓解了上班族的忙碌,更带动了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如今,始于纪念屈原,用于投江喂鱼的粽子被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成为端午文化产业的新贵。

  仔细一琢磨,还格外有趣。小时候,端午是一个绿绿的粽子,它在锅里煮,我在锅外瞅;上学时,端午是一个长长的假期,它随日月星辰正常运转,但我总嫌它溜得太快;工作后,端午是一缕萦绕在心头对家的牵挂,挥散不去。而现在,端午是一个神奇的营销符号,粽子成了名副其实的跨界歌王。

  少年不知愁滋味,大多数时间都会跟着本心走,顺着欲望跑,于是能吃上浓香甜美的粽子、戴上祖母缝制的香包、揣上一两块钱去大集上“吆五喝六”就是幸福;慢慢地,长大了,上学了,成长的烦恼接踵而至,写不完的作业、高强度的集中管制使我们格外向往节日的到来,这时候的幸福也从简单地吃喝玩转化成对节假日的期盼,并一直持续到大学结束。工作后,独在异乡,每逢端午便会想起家中的长辈与挚友,奶奶的香包、爷爷的凉鞋、妈妈的粽子、爸爸的肩头、儿时的伙伴……有时候,情到深处竟有些哽咽,发呆许久。

  现在,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对端午的节气起源、本地习俗都更加熟悉,但思想上的“负担”却日益加重。按照时髦的话说,节日就是消费,有节日就要营销,没有节日也要创造节日。于是端午和粽子也就成为大家竞相抢夺的文化资源。这时候,端午节也就变成了名利场上的擂台。各地需要端午来弘扬本地文化,展现工作成绩;商家需要端午来营造节日气氛,打折、拼单等营销手段一股脑全往上搬;广告公司等也全力以赴,提前策划,各种创意宣传手段层出不穷。你说这么多“竞争对手”一同打擂,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当然,有竞争就有成长。从一个啥都不知道的小白,到现在各种创意随手拈来,不得不说,自己的确是成长了。从简单的文案策划到现在的大型室外活动策划,端午的文化符号正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服装业、房地产业、电商产业、船舶制造业……这些原本八竿子都打不着的行业,因为端午聚在了一起,在这个端午节,比如海尔就用各式家电拼出了“端午”的文字形象,比如全国各地都办起了龙舟比赛,再比如更大商家都打出了“只有我最优惠”的口号。“粽”之,从个人到集体,从商户到行业,人人都在端午得了“利”。

  曾经,我有段时间单纯地人为,粽香是对成长的留恋。因为长大似乎意味着新奇感的丧失,对粽子的馋涎越来越少,对香包的觊觎越来越淡,放假休息似乎成为对端午的唯一期许。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反思,这样功利化的理解端午对吗?难道端午就只等于吃喝玩乐、假期、利益?然而,一旦抛弃这些利,单纯地人为地叫停这些“利”,可能也对整个节日的持久繁荣造成巨大的伤害。这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利是相互的,我们深挖端午文化的时候,端午也以另一种我们需要的形式给予补偿。端午教会了我反思,教会了我对文化的尊重,也让我记住了文化的味道。

  马上就是端午节了。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不管你面临什么烦恼,快乐地过上一个端午假期吧。记住,在这个节日里,没有什么是粽子解决不了的,如果一个不行,那就两个。(天吾)

责任编辑: 刘晓洋
待完善

主办单位:北京市延庆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yqxwmbcjk@163.com Telephone number:86 - 010 - 69140012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