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评论】莫负青春,且读且珍惜
发表时间: 2018-04-09 来源: 北京延庆文明网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书之爱》将“书话”比作生命史中一束束缠绵动人的“情书”,它独立、坦率、真诚、温暖你生命的每一段时光。相对于每一个人,我们的生命都是有限的,而通过阅读书籍,我们对生命的厚度会有重新的认识,也会让自己更珍惜每一天来自不易的生活,更爱这个世界。

  其实读书就是在“懂一颗心”,懂著书里说人的心,了解他的观念,感悟书中的内容,品味其中的甘甜;懂读书人的心,穿越时空,与古人交流,拿出自己的观点,和圣贤们争论个面红耳赤,何尝不是对自我内心的一种修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要知道著书人往往要花费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完成一部著作,而我们只需要几十天的时间就能读懂其中的含义,如此“不劳而获”还不知足吗?

  今天,我们怎么读书?

  胡适《怎么读书》一篇中问了三个问题:一是要读什么书;二是读书的功用;三是读书的方法。回答也很简单:读自己所爱的书;读书是为了求智识,为做人;读书方法精与博;所谓精读,就是眼、口、心、手到,然后是“学贵心悟,守旧无功。”至于“博”既为了参考;也是为了做人。而蔡元培《我的读书经验》中,着重强调了第一专心,第二勤笔;胡适《为什么读书》中说:“读书是快乐。”我们读历史,读文学,读科普,读的就是内心的快乐。正因为快乐,所以我们才会有读书的兴趣。然后才是陈钟凡《读什么书》,经、史、子、集,儒、道、墨三家思想离我们远吗?其实我们从来没有离开古人的思想,我们在挣脱内心挣扎与纠结。

  读书的四个境界

  在小宝《为坏人辩护》一书中,对读书的四个境界的阐述。第一层境界好比是“西门庆”,读一本爱一本,见一本要一本,如同落入书丛之中,但觉各个是佳偶,处处有艳遇,相信每一本都可读,每一个作者都可信。第二层境界好比是市场上买菜的“大妈”,对书籍挑挑捡捡,好书留在篮子里,烂书是坚决不要。保不齐捡到一本大师的经典,那就好比“大妈”买到了“物美价廉”又“营养丰富”的好食材,其得意之形,溢于言表。于是这一阶段只读圣贤之书,经典之书,有用之书,恪守妇道,绝不“红杏出墙”。第三层境界好比自己是“皇帝”。经典终究是经典,可经典毕竟有限,在加上岁月的打磨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残缺或歧义。于是这一阶段的读书只管读,无论好书赖书。就好比皇帝坐拥后宫佳丽三千,好坏都容得下。遍读闲书野史,结交奇士美人,由着性子沾花惹草,恨不得“识得天下字,读尽天下书”。读书的最高境界是第四层“独孤求败”。那是任何书都不挂在心上,信手拈来,随便取用,用完就扔,如同“吸心大法”又似张无忌学太极,在意不在形,达到飞花摘叶皆为利器。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者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自得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高希均

  (野草)

责任编辑: 秦雪娇
待完善

主办单位:北京市延庆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yqxwmbcjk@163.com Telephone number:86 - 010 - 69140012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