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评论】把全民阅读留在春天里
发表时间: 2018-04-25 来源: 北京延庆文明网

  眼下全民读书氛围度整体偏低,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有关统计,究其原因:当下似乎进入了一个“文化快餐”的时代。各种电子产品、网络游戏占领了人们大多数课余、业余时间。眼下的社会现实是生存竞争空前激烈,膨胀的物欲和快节奏生活,使得国人背负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肤浅浮躁、缺乏思考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流行病。年轻人很难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

  阅读崇拜“功利、实用主义”

  时间少,自然要读实用的书,教材、教辅、养生、营销和“成功学”成了主流。国人对待读书是这样的态度——首先要问,有没有用?“闲书”不读!最好今天读书,明天立竿见影,药到病除。按普通人的理念,钱最有用,但钱买不到知识,买不到时间,买不到健康,买不到幸福,钱有用还是无用?音乐最无用,不能充饥,不能御寒,更不会产生丁点利息,但全世界哪个民族离得开音乐。音乐有用还是无用?此时有用,彼时或许无用;此地无用,彼处可能有用;今世无用,那于后世呢?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成年人心里其实非常清楚一段旅行好过一次培训,一本好书胜过一套试卷。学校教育从未否定学业和成绩的作用,但还应强调不断唤醒孩子的自律、自觉、自省,激发他们潜藏的能力、志趣、爱好,用“无用”的阅读、思考、交流来充实更加厚重的人生。无用之用,才是大用。

  为什么国人读书越来越少?

  工作忙、挣钱忙、身心累、没时间。生命不只是使用,还需要奖励,而我们对生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我们口号上会说:活到老,学到老;其实我们往往是“活到老,挣到老”。

  现在去各大的书店,最显著的特点是有这样几摞书。

  第一个是与考试有关的书,第二个是养生的书,第三个是所谓的畅销书。这涉及到人们所关心的内容,要过关,要长寿,要有谈资,怕被时代抛弃,其实这都具有功利性。显然当下中国缺乏全面阅读的氛围。

  所谓全民阅读,并不是指在校学生为完成学业、为应试而读课本读教材教辅这种读书,而是指民众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陶冶自我的心灵情操,完全出于自觉的阅读。这种阅读,你可以忘记周围的世界,与作者和文本零距离拥抱,感受另一个世界里的快乐、悲伤、愤怒、平和。可以这样想:一个人读了很多好书,他很可能是个好人。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中国的文化自信,那么,个人有没有文化自信?当然有。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看到就有许多人处于自卑的状态,哪怕他们成了有钱人、当了官,一谈到文化,他们就不自信了。而我也接触过一些普通人,他在文化上是自信的,可以和任何人平等地谈某一段历史、某一个话题。

  书和人的关系就在这儿——在教育资源、社会资源等方面,你无法跟那样出身于上层社会富裕家庭的孩子相比,但在读书这件事上,你们是平等的。(王磊)

责任编辑: 秦雪娇
待完善

主办单位:北京市延庆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yqxwmbcjk@163.com Telephone number:86 - 010 - 69140012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