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评论】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发表时间: 2019-08-16 来源: 北京延庆文明网

  如果说评选出最近的舆论场上既热门又持久的全民话题,相信垃圾分类会毫无悬念的榜上有名。不知亲们的朋友圈是否热传这个段子:有一项考试,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姑姑、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不论男女,不分老幼,大家觉得题型相同而却难度一样,交流起来毫无代沟没有违和感,请问这是什么考试?莞尔一笑中答案呼之欲出,的确,这就是垃圾分类。不过如此麻烦的垃圾分类,却被网友们搞成了快乐的段子,至少说明了一点,那就是网民们并不抵触垃圾分类,知道这措施势在必行。

  垃圾,其实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正如意大利诗人但丁所说: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藏。垃圾是“不要的东西” 但却不是“没用的东西”,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实行垃圾分类就是为解决垃圾的“位置”,让垃圾各就其位,挽回那些即将流失的资源。以往我们人类处理垃圾的传统做法,是采取卫生填埋、焚烧的方式,这种做法虽然简单有效,但却是利弊参半,弄不好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有专家指出,一粒纽扣电池可污染600吨的水,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地永久失去利用价值。正因如此,进行垃圾分类是实现减量、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只不过这个流程的确是有些麻烦,需要我们去学习、去适应、去习惯。

  做好垃圾分类关键抓好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管理问题,一方面是居民习惯问题。分类其表,制度其里。垃圾分类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习惯,既需要春风化雨般的宣传润泽,也离不开制度化的刚性约束。从管理方面看,既要学习国外经验,又要结合我国国情,将管理和处理进行分类和细化,否则这项工作总是得不到实质性推进。从居民习惯养成上看,既要有法治的约束,也要跟进宣传引导,用制度涵养居民垃圾分类的习惯和理念,以正向激励为主。如果居民在垃圾分类的整个过程中完成的顺畅、正确,还有奖励,相信很多人都会愿意而为之。还有一点不可忽视,就是垃圾分类一定要从娃娃抓起,孩子的很多优秀的文明习惯是可以反哺和影响家长的。如此,久久为功,使垃圾分类成为我们的一种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垃圾分类习惯在坚持、在自觉,即使现在垃圾分类做的较好的瑞典也是在培养国民垃圾分类意识上足足花了一代人的时间。“心动不如行动”,“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垃圾分类不少地方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广东东莞将回收的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向居民免费派发;江苏扬州推出“互联网+垃圾分类”数据平台,市民可以用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上海闵行志愿者轮流值班,指导垃圾投放……这也启示我们,道理千万条,行动第一条,我们有理由相信,垃圾分类会成为城市的一种新标识,市民也一定会成为垃圾分类新时尚的创造者和受益者。(深海鱼)

责任编辑: 郭奇凡
待完善

主办单位:北京市延庆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yqxwmbcjk@163.com Telephone number:86 - 010 - 69140012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