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护生态 绿野萍踪迎冬奥
发表时间: 2021-08-04 来源: 北京延庆文明网

  盛夏的小海陀山已是满山幽绿,繁花似锦,生机勃勃。今年6月底,延庆区完成了冬奥延庆赛区175处共214万平方米生态修复任务,实现了与场馆同步建设完成的目标,修复任务圆满完成。 

  “一场硬仗终于圆满结束,今年上半年像是百米冲刺一样!”冬奥指挥部生态环境保障组的刘文超感叹道。在小海陀山生态修复工作的最后半年,区生态环境局监督指导完成了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地灾治理等冲刺工作。 

  延庆赛区生态修复是北京冬奥会建设周期最长的一项工程,从2015年冬奥建设者开掘第一锹土,生态修复工作随之展开。在整个修复过程中,延庆区成立延庆赛区生态修复领导小组,主管区领导任组长,统筹负责赛区生态可持续工作和赛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方面建立制度,一方面聘请林业、水土、生态专家在动土之前开展生态环境本底调查,完成了《京投管廊冬奥核心赛区生态建设方案》《首发集团冬奥核心赛区生态建设方案》《国家电网延庆供电公司冬奥核心赛区生态建设方案》等重要文件的技术评审,摸清了赛区内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特征,以及土壤、水文等关键数据,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也为表土资源利用、动物迁徙通道预留、野生植物保护小区设置、山体切削坡面修复措施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建设过程中,延庆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采取“工程避让、工程减缓、工程补偿”等手段,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终,24272株乔木完成迁地移植,11027株灌草近地移植。场馆周边植被恢复则采用乡土物种或当地成功引种驯化的植物物种,采用以乡土树草种为主的多林种、多草种配置等关键修复技术标准与规范。 

  “山区表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对剥离的表土进行回用,不仅可以恢复原有植被,而且能避免外来生物的入侵。”刘文超介绍说。利用亚高山草甸剥离、表土剥离、边坡生态修复、雪道植被恢复及养护四种修复技术,延庆区实现贴近自然修复,其中草甸存储装置、高陡边坡修复等技术成功申请了专利。 

  截至今年6月,延庆区已在赛区建成5个就地保护小区,原地保护树木313棵,迁地移植乔木24272株,建成迁地保护基地近300亩,保存率约92%,近地移植灌草11027株。用本土树种剥离表土8.1万立方米,对施工区域及周边设置10条巡查线路,40个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此外,赛区共栽植乔木6.12万株、灌木32.4万株,其中常绿乔木7387株。在赛区周边完成营造和抚育林地总计26054公顷,并恢复和重建动物栖息地,以多种形式建设动物通道,保障了各类野生动物活动自由和个体交流。 

  “下一步,我们将发挥专家团队技术优势,对已完成修复的植被加强养护,提高苗木成活率,并加强学术交流宣传,同时,针对赛区沿线,因地制宜多种常绿树种,对西大庄科安置房项目及冬奥村项目进行景观提升工作。落实职责,加快落实保障任务,全面提升服务赛事水平。”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徐自成说。(延庆报)

责任编辑: 吴曼曼
待完善

主办单位:北京市延庆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yqxwmbcjk@163.com Telephone number:86 - 010 - 69140012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