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 我的苦辣酸甜

  “还记得苦苦菜的味道,还记得补丁摞补丁的煎熬……不曾忘秋天里打谷场上的尘土,不曾忘一碗清粥泡着月亮……”那一日,一股春风吹进了千家万户,日子催生出了神话,40年,我的家乡千变万化,40年,我的心中感慨绵长。

  “苦”——心里有苦说不出

  “上工喽,今天往地里挑粪……”随着满仓队长的一声吆喝,我挑起一副扁担,一边一个大筐,跟着大人们一起来到队里的牛圈旁,那时我只有11岁。我铲上满满一筐粪,大人们一天10个公分,我却只有5个。

  每天早上,18岁的二姐摸着黑就起床了,给全家人做饭,母亲去世以后,我和爹是主要劳力,贴饼子这样的“硬饭”只能给我们吃,其他人吃的是可以照人的清粥。即便是这样省吃俭用,粮食还是接不上趟儿,青黄不接的时候,靠挖野菜来充饥。那时候还没有自来水,早晨起来,我都要先去河边深井挑水,因为个子矮,扁担两头的钩子,需要一边挽个圈儿才能把水桶挑起来。到了晚上,全家人摸着黑推碾子磨面,夜里7口人挤在一个大炕上,日子过得倒也规律。

  “辣”——火辣的生活不简单

  那时候,我也想过做个小生意,挣俩小钱,挖挖“穷根”,但是政策不准许,当时管这些叫做“投机倒把”,劳动力是不准外出的。直到有一天,村里的喇叭广播要把村里的耕地包产到户,自家种自家的地,其余时间还可以省下了做点别的事情。当时我们还以为喇叭播错了。后来了解到,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的好政策,它就想一股春风吹出农民的新希望。改革开放了,人们不用在栓在土地上了,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私人也可以办营业执照了,我们家还分了4亩地,一早一晚就把地种好了。终于可以外出挣俩钱了,我爹去了砖厂,每月可挣20块钱,喝粥也能接上顿了,我家的“苦”日子基本结束了。

  日子好了之后,老爹又让我上了2年学,随后就开始了经商之路……起初,我利用家里所有的资源搞运输、做修理、开饭店,日子就一天天红火起来了,还在村里盖了新房。34岁那年,家里有了一定积蓄,日子渐渐好了,我们用上了存折,吃上了白面馒头和饺子,穿上了西装西裤,可老爹还是在家里存了上千斤的“棒豆”,生了虫也不舍得给猪吃,他说他是挨饿挨怕了。后来,我还买了一辆幸福牌250型号的摩托车,现在想一想和开奔驰应该是一样的感觉,日子过得火辣辣的。

  “酸”——酸涩如鲠在喉

  2002年,我35岁,正是最佳创业年华。当年的菜食河水流大,活水鱼鲜嫩无腥味,那年政府做了有机鱼认证。于是,我决定租水面修建鱼池,贷款17万,总共投资30万,那会30万能买4套房子,简直是天文数字。可是由于不懂技术,几万元的鱼苗,都“翻了坑”,血本无归,算算账,1年多来建鱼池、人工、鱼苗,净赔35万,心里一阵阵地酸楚。

  依着家里老婆的意思,让我买个三蹦子跑个小买卖,做个安分农民。可不安分的我还想先富起来,总做着东山再起的美梦。我坚信只要你去干,干错了都是对的,干错了可以买了经验从头再来,你要不干永远是错的。所以我还要破釜沉舟,黄金的创业年华,再大干一场。

  我们珍珠泉地区山场面积大,杏树资源丰富,在当时那年代,除了承德露露集团收杏核以外,有一大部分杏核要被小商贩压价,甚至还卖不出去。“制作杏仁油”或许是一个商机,说干就干,我在村子里找来20几个妇女攥油,由于人工效率低,每人每天只能产出一斤杏仁油,当时一斤油能卖25元,可光人工就用去20元,加上原料等费用,就地赔钱。我决定将生产过程搬上流水线,于是又开始借钱买榨油机,亲戚都怕我还不了,好说歹说才借了点钱给我。正好那年榨油机厂搞活动,可分期付款,我用借的钱付了首付款,托运回来一台榨油机。厂家来做生产培训,可谁知道他们只会做豆油、葵花籽油,从来没做过杏仁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出了点油,拿去检验不合格!我的脑袋“嗡”的一声,像挨了当头一棒。“命这样惨吗?”“真的要去做苦力了,每天30元工资?”“欠款猴年马月才能还清啊!”……一系列的困难像一座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左邻右舍开始说三道四:“这就是不安分的下场……”

  “甜”——幸福像花儿一样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我开始琢磨人工榨油和机器榨油的区别,材料一样,工序一样,分析来分析去,这唯一不同的或许就是温度了。于是,我开始大刀阔斧地对榨油机温度进行改造调试,反复改装后,两个星期,终于产出了和手工做出的杏仁油品质一致的油,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产量也大有提高。那一刻,我这个30多岁的汉子掉下了眼泪,这是兴奋的泪水。

  有了合格的产品,那就进军市场,能上市场流通需要完备的资质,等在工商卫生部门办完所有手续,已经到了2006年,我给我的公司取名为“北京超越风云杏仁油有限公司”,我想借着改革的春风超越过去的穷苦日子。2007年,我们公司年销售额达到了500万元,同时我也为我改装过的杏仁油榨油机申请了国家专利,饱尝了创业的苦、辣、酸之后,我感受到了生活是如此的甜美。

  现在,我的合作社、公司规模都在不断扩大,有能力了,我总想帮衬着还在低收入边缘上徘徊的农户。2017年,我的“村村牛”合作社成立了助残增收基地,吸纳周边的残疾人朋友到合作社入股或打工,同时,我还扩增了腊八蒜产业,我想用两条腿走路,帮助更多的人,像我一样,过上幸福的生活。我想,这就是小平同志所说的“先富带动后富”吧!

  人生有百味,年过半百的我,伴着改革开放成长了40年,这40年里有苦、有辣、有酸、有甜,我相信,在未来的人生路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甜蜜,越来越美好!

版权所有:北京市延庆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首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