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微行动传递“绿”能量——记石河营西社区义务垃圾分类指导员董玲

2017-12-26

  “大妈,这大棒骨最不容易腐蚀了,硬邦邦的,它是‘其他垃圾’,您放在‘其他垃圾’的桶里吧。”对于香水园街道干部、石河营西社区义务垃圾分类指导员董玲来说,类似这样的话,她每个休息日节假日,不知道要重复多少遍。

  一个周六的中午,阳光明媚,记者见到了正在耐心地向社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的董玲。她眼角带着笑意,给人以温暖、亲切的感觉。

  “最开始,我发现社区里虽然有颜色不同的分类垃圾桶,但是里面的垃圾根本没有分开,分类垃圾桶成了摆设。有时候女儿问我为什么社区里的爷爷奶奶把厨余垃圾都扔到了可回收的垃圾桶里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于是,我暗下决心,做一名义务垃圾分类指导员。”从2012年年底开始,董玲自发利用业余时间承担起了社区里的垃圾分类工作。

  一有休息时间,董玲就开始在垃圾桶旁忙活起来,第一项工作就是“掏垃圾”。居民们扔到垃圾桶的垃圾,大都没有分类,董玲先把它们掏出来,再各归各处。夏天臭气熏天,冬天寒风刺骨,董玲却始终没有放弃。在她的身上,有一股使不完的爱护环境的绿色能量,在释放中让社区更美丽。

  “我毕竟是这个小区的居民呀,小区的环境关系着每一个人,我想用我的行动,来影响大家,哪怕一天有一个人有了垃圾分类的意识,我就没有白干。”董玲说。既为了让社区的环境更好,也为了给女儿树立榜样,董玲的垃圾分类“事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正当她为一些小区居民渐渐有了垃圾分类意识而高兴时,一个两难的选择,摆在了她面前。

  “妈,我们学校的同学都说您是个收破烂的,整天围着垃圾桶转,身上一股臭味,您能不能别干了?我不想让同学这样说您!”女儿稚嫩的话,刺痛了董玲的心。的确,在给垃圾分类的时候,经常有人把她当成“职业”收破烂的,拿着矿泉水瓶硬要卖给她。而且一天下来,身上确实有股垃圾的腐烂酸馊味。是继续坚持?还是放弃?董玲决定坚持。好不容易有些居民已经开始分类扔垃圾了,不能就这么放弃,不仅不能,还要让女儿理解自己。

  董玲开始有意无意地教育自己的女儿,让她知道垃圾分类、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她和女儿一起把可回收的垃圾卖掉,用换来的钱给女儿买小礼物,渐渐的,女儿懂得了妈妈做的事情,是为了大家,是光荣的。

  后来,女儿也有了环保意识。看到有的同学浪费纸张、水,她就想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诉同学们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她发起成立了“绿树小队”,宣传节约用纸用水,在校园里有条不紊地开展环保宣传。

  董玲和丈夫爱骑行,这些年来身边的同事都买了汽车,可是他们家一直都没买。“家里不买车,一是为了节能减排,二是我们一家子都是骑行爱好者,再加上咱们县提倡骑行,我们也要参与其中,为家乡的蓝天做点儿贡献。”

  骑行的时候,董玲总要拿上垃圾袋,休息时就顺手将游人乱扔的垃圾捡起来。董玲的行动,影响了丈夫和其他“骑友”。后来,每次骑行时,队员们也都会拿上垃圾袋捡垃圾。董玲的坚持,终于赢得了回报。

  董玲一家的环保行动,让身边的邻居、同事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他们的骑行队伍已经有十多名成员,除了骑行、捡垃圾,他们还自发组织起来,到敬老院照顾孤寡老人。女儿的“绿树小队”,继续在校园里宣传环保知识,同学们没用完的本儿不再扔掉了,水龙头不再没拧紧就离开了。董玲的垃圾分类指导“事业”红红火火,由她主要指导的36户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100%,分类准确率达到95%以上。

  以董玲一家为圆点,绿色环保知识慢慢向周围辐射,一传十,十传百,这便是绿能量的感染力。董玲的行动不是蚍蜉撼树,而是滴水石穿。她用自己的行动和执着,感染着我们,也影响和引导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