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着双拐的义务“理发师”——记珍珠泉乡八亩地村村民杨振林

2017-12-26

  冬日清晨,珍珠泉乡八亩地村的一座农家院儿里,传来阵阵电推子的嗡嗡声。屋子里,一位理着利落的平头、目光专注的男人正在用手中的电推子,给一位乡亲理发,这个男人就是八亩地村人人称赞的“理发师”杨振林。

  和普通的理发师不同,杨振林理发时腋下拄着双拐,变换角度时,迈步有些艰难,但他的动作却格外认真,一只手平稳地移动着电推子。村里人都说杨振林是个热心肠,身体不方便还给大家义务理发,杨振林却说,这样做只是在回报社会。

  杨振林以前曾经是建筑施工技术员,有着让人羡慕的工作和家庭,但是1997年的一场事故,却把他几乎推到人生的边缘。在一次帮村民耩地回来的途中,拉着农具的马车突然翻倒,杨振林被砸伤,造成高位截瘫、肢体二级残疾。“出了事故后,住院就花了3万多块钱,家里存的那点钱根本不够,还借了1万多块钱的债,后来实在负担不起,住了两个多月就回家了。”杨振林说。

  从此,杨振林只能与拐杖、轮椅为伴,家中也变得一贫如洗。“当时我才32岁,心里落差特别大,从医院回来躺了两年,那种滋味特别难受。”回想起从前那段灰暗的日子,杨振林的眼圈有些红了。

  不过,黑夜过去,总会迎来黎明,就在杨家深陷绝望的时候,社会各界的帮助和国家的政策支持让杨家走出了生活的低谷。“我出事的时候,我们家孩子刚上学,孩子的学费都是好心人给资助的,还有一部分国家给减免了。民政、残联除了给我救助金,还给我发米、面、油,我真的特别感谢政府和那些好心人。”杨振林说。

  后来,杨振林申请了低保,又办了残疾证,现在,他每月都能领到850元的低保和残疾救助金,生活比以前改善了许多。杨振林常说,是社会和国家的帮助,让他家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他虽然身体残疾,但也要尽力回报社会。

  八亩地村是个典型的山区农村,村民理发要走好几公里远,年轻人还好,但对于年老体弱者或者残疾人来说,就十分不方便了。杨振林发现这事以后,从2004年起先后购买了血压仪和理发工具,开始为村民免费理发、量血压。现在,村里的老人、小孩基本都来他这里理发,有时他还坐着轮椅,上门给行动不便的人服务。

  “以前俺们村里的人剃个光头都要走好几里地,现在头发长了,找振林就能理,方便多了。他腿脚不方便还想着大家,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村民刘满发赞许地说。面对称赞,杨振林却总是憨憨地一笑:“如果没有社会和国家帮助,我都活不到现在。高位截瘫后,还因为并发症又去住过两次院,有了新农合等好政策,我几乎都没花什么钱。我虽然现在得拄双拐,但手还能活动,国家对咱这么好,我就想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儿。”

  虽然杨振林现在的生活也不富裕,但在这10年的时间里,他义务为村民服务1300多人次,电推子也换了3个。这位拄着双拐的“理发师”尽心尽力地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回报着社会,也在用他的行动深深地感动着身边的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