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默默坚守无名烈士墓——记大庄科乡董家沟村民宋金海

2017-12-27

  每逢清明,延庆大庄科乡董家沟村的宋金海都忘不了一件事——到村西头的山洼里给四位无名烈士扫墓。今年68岁的宋金海,已默默坚守了50年。

  “18岁那年,我娘跟我说,村西有四座无名烈士墓,每年清明让我想着去给添几锹土,不然时间久了坟没了,大伙儿也就把他们忘了。”就是这一句简单提醒,变成了宋金海一生的坚守。老宋大半辈子给无名烈士扫墓这件事,村里人也是近两年才知道,大伙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父老乡亲都会在春节、清明、农历十月初一“送寒衣”等节令给无名烈士扫墓、添土,表达对逝者的敬仰与哀思。去年6月,大庄科乡和延庆区民政局还出资重新修整了无名烈士墓,9月30日公祭日当天为烈士们立了墓碑。

  马上就是重修墓地后的第一个清明节了。宋金海早早准备好了祭品。“这个人参果是亲戚送的,就这一个,给烈士们带上,是个心意。”老宋一边收拾着祭品一边说。宋金海的生活很简朴,自己的吃穿从不讲究,但在给烈士扫墓这件事上他却毫不马虎。苹果、人参果、圣女果、小水萝卜4种果蔬,蛋糕和桃酥每样4块,还有一瓶没开封的高度白酒。带着准备好的祭品和铁锹,宋金海向村西头的无名烈士墓慢慢走去。昨天和他一起来扫墓的有村里的党员,还有延庆二小的部分师生和区里评出的“慈孝五少年”。

  重新修建后的墓地整洁、肃穆。原来的土坡修成了水泥路面,还砌上了台阶和栏杆,墓地四周也用石头和水泥砌起了半米高的围墙,高耸的墓碑上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墓碑两侧挺立着两棵青松。大家挥动铁锹给烈士墓培上新土,老宋在墓碑前摆上水果、点心,满满倒上四杯白酒,祭奠逝去的先烈。师生们也为烈士敬献上花圈和花篮。

  村里89岁的张书才老人蹒跚着走了一里多路来祭奠这四位无名烈士,近70年过去了,他还依稀记得当年埋葬这四位先烈的情景。那是在解放战争初期,1946年的一个秋天,共产党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十团俗称“老十团”的战士在途经董家沟村西北孟坟沟一带时,遭到国民党军队包围,其中四名战士负责阻击,掩护队伍突围,最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张书才只依稀记得其中一名穿着四个兜衣服的战士姓黄,是隔壁村工作队的人。当时20出头的张书才是村里的民兵,冒着战火,他和同村4名青年在村里党员的带领下,用绳子和长木棍扎制成的简易担架将四名烈士抬到了附近的山洼里。因为当时条件艰苦,没有棺材,他们只能用白布包裹着烈士的遗体草草地掩埋了,烈士们名字也未留下,只留下四个小小的坟堆。听着张书才老人讲述战火硝烟中的往事,宋金海心潮澎湃。

  大庄科乡是革命老区,1938年平北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就诞生在“平北红色第一村”沙塘沟村,回想起历史,多少无名烈士保家卫国、英勇奋战,牺牲在了这片土地上。这些英雄事迹在宋金海的心里永远无法抹去。“烈士们为了保护我们的家乡连性命都不顾,我为他们扫墓算个啥?!”就是这样的信念,让宋金海坚持了50年,从未间断。他说,他永远不会忘记这些烈士,也希望后人不要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