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郑禾:匠心打造海淀地理标识农产品
发表时间: 2018-06-19 来源:

  海淀区杏树栽培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卧佛寺面面皆杏花、杏树可十万株,此香山第一圣处也”,至今海淀西山一带仍然有许多野杏树。海淀玉巴达杏是北京市海淀区的特产。海淀杏树栽培有300多年的历史,海淀玉巴达杏更是以个大皮薄,香醇味美,曾为宫廷贡品而闻名于世。然而,随着城市化发展,“玉巴达”杏一度面临困境。由于效益不高,农民管理粗放,许多优质特色杏品种已经或者濒临灭绝。“如果不加以保护,这一传承千百年的北京味道真成永远的回忆了。”对于很多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来说,一粒小小的玉巴达杏,是最深的乡愁,永不磨灭。为保护好玉巴达杏这宝贵的农业遗产,2013年由本人负责开展了海淀杏产业提升工程,就行了一系列的挖掘,传承传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一,开展海淀杏资源的调查工作

  带领本所专业技术人员花费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不辞辛苦,走访北京杏专家,有生产经验的老农民、老村民,调查杏资源分布,品种特性,足迹遍布海淀区四个乡镇杏栽培的山区,初步摸清了海淀杏资源分布及栽培历史,有玉巴达、串铃、早香白、红火燎眉子、水晶杏、山白杏、草场1号、大黄杏。其中海淀区最富盛名的是北安河的玉巴达杏,个大皮薄,香醇味美,曾为宫廷贡品。现有4485亩的种植面积,为开展保护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二、开展寻找百年老杏树活动

  作为玉巴达等多个优质杏的原产地,海淀杏产业发展资源优势明显,为突出海淀特色,保护、恢复发展海淀特色玉巴达杏品种,积极维续和发挥杏园农田的生态服务价值和田园景观功能,提升海淀杏产业,挖掘杏文化与历史,农科所发起寻找百年老杏树的活动。收集挖掘杏树传奇、故事传说、老照片等资料,选出“老杏树”(树龄长或有故事传说)20株。组织专家对申请入围的老杏树进行鉴定筛选,对评选出的百年老杏树,进行定位、挂牌保护,并与老杏树的主人签订了保护,养护的合同,给予了一定生产资料补贴,使老杏树宝贵资源得以长久保存。

  三、地理标志申请:

  海淀作为玉巴达杏原产地,为保护它的唯一性,突出地方特色,打造地方名片,又开展了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申报工作。

  成立地标申请专家组,以北京市海淀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作为“海淀玉巴达杏”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请人,提请农委和区政府认定。

  通过查阅技术资料,同生产单位座谈等工作,进行了产品典型特征特性描述,提交产品实物样品,完成了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撰写,产品品质鉴定报告。确定了地域范围和生产地域分布:经过多次考察已确定海淀玉巴达杏主要分布在海淀区西山东麓沿线,包括苏家坨镇七王坟村、西埠头村、车耳营村、西山农场、徐各庄村、北安河村、南安河村、草场村、周家巷村、聂各庄村,温泉镇白家疃村、温泉村、杨家庄村,西北旺镇冷泉村、韩家川村,四季青镇香山村(1街坊、2街坊)。地理坐标为:东经116°03′~116°16′,北纬39°58′~40°06′。栽植面积约270公顷,年产量约1600吨。

  3月初完成资格审查,边界划定。3月底完成申报材料上报工作,当年12月份,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地理标识证书,成为海淀历史上第一个受保护的地理标识农产品。

  四、建立玉巴达杏原产地保护园:

  对成规模、品种多,尤其是以玉巴达杏占主导,管理水平高的杏园进行比较,最终确定了5个示范园,作为海淀玉巴达杏原产地保护园区,对大门进行形象设计改造,建造木艺门牌,颁发了原产地保护标牌。

  五、制定并颁布了海淀区地方标准——玉巴达杏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

  为规范玉巴达杏的生产,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又联合海淀质量监督局,制定并颁布了海淀地方标准--玉巴达杏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标准由本人主编,联和农科所专家和有关果树专家等10几位依据有关资料与实际生产完成初稿的撰写工作。

  海淀区技术监督局正于2013年12月发布,2014年5月开始正式实施。预计印刷500册以上,保证每个农户人手一册杏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并对每个农户进行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此标准一直延续至今。

  由于前期的工作及时,措施到位,通过每年组织有关地理标志的宣传,推介工作,海淀玉巴达杏已经再次被人们记住,每年都有不少的北京市民慕名而来海淀品尝玉巴达杏。

责任编辑: 李 泳洁
相关报道

海淀公益广告

Copyright ©2009 www.bjwmb.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
主办单位: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运行管理: 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 webmaster@bjwmb.gov.cn Telephone number:86 - 010 - 6267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