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站
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刘洋]从《夏洛特烦恼》看青年的“小浮躁”和“小可爱”
发表时间:2015-10-12   来源:海淀文明网

  首先,要跟没看过这部戏的朋友强调一点,这部戏和任何世界名著都没有半毛钱关系,主角的名字也不是夏洛特,而是夏洛,因为他的爸爸在他出生后就“下落不明”了。

  随着电影版《夏洛特烦恼》在今年国庆档期大火,长假回来,我身边的同事、朋友连续几天都在讨论这部戏,聊得最多的自然是青春、怀旧和搞笑,可是他们无法理解我对这部戏的观感。我没看过这部电影,但是同名话剧看过两次,因为情节的高度一致,所以个人觉得进电影院可能还没有现场表演来的更有冲击感。

  看了两次,也哭了两次,这一点我自己也很奇怪,明明旁边的朋友都笑得前仰后合,我却从头哭到尾。当然,人多数时候是在哭自己,而我,是在哭和我一样曾经青春和正在青春的人身上的“小浮躁”。

  说实话,我挺喜欢“小浮躁”这个词。这个词在这部戏里有这样几个意思:

  一是对成功的渴望和焦虑。当夏洛走进秋雅的婚礼现场,同学们的事业有成与自己的落魄潦倒反差巨大,妻子粗俗地大闹会场给自己下不来台和秋雅的“清纯可人善解人意”令他无地自容。可能有人恨夏洛的不争气和自甘堕落,可反过来看,正是渴望成功的羞耻心让他对自己的现状无比难受。

  二是那时对美和爱的理解还很浅薄。当然,我们都曾经浅薄过,在学生时代,外表的靓丽总会成为你追求异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你甚至会为了这个而不顾一切。可是,那个在旁边默默关心你、照顾你,愿意为你拼命的人,你却总是视而不见。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你会为自己的错误和对关心你的人的伤害感到难受。

  三是不能充分理解这个社会对青年深沉的爱。学生和老师怎么会成为天敌?我想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大家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戏里面的班主任被学生“玩弄”于股掌之中而不敢反抗。可是当他的学生面临危险和羞辱时,这个看似懦弱的老师却变身成超人勇敢地站了出来。这让我想起小学时有人到学校闹事,保洁阿姨挥舞着大扫帚把几个小混混赶出了校园,而我们那时候总是跟在她后面,给她编难听的顺口溜,嘲笑她那副邋遢的样子。

  可是,我们身上也有“小可爱”。

  我们有对国家和民族强烈的爱。好几个朋友跟我讲,当夏洛化身当红歌星,唱响《1997》的时候,他们觉得浑身的汗毛直竖,一下子就把自己和身边人带回了那个让亿万国人为之动容、为之自豪的时刻,正是这样一首歌,唱出了青年对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心声和渴求,我们也愿意为之奉献和奋斗。

  我们有对“潜规则”的极度厌恶。戏里面模仿“好声音”导师转身的情节我们再熟悉不过,转身的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潜规则”我们也耳熟能详,可是,当代中国就任由这样的事情反反复复的出现,直到我们都麻木吗?当然不是,导师的集体“罢工”和选手的退赛抗议都为我们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那就是,从我做起,不再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这是当代青年应尽之义。

  我们有对“中国梦”“青春梦”不懈的追求。通过一幕又一幕的剧情推进,夏洛与马冬梅“爱与梦想”的故事主题不断深化,也由此带领着观众认真思考人生的价值、何为幸福和成功的意义。梦总有醒来的时候,触手可及的幸福需要通过不断地奋斗去争取,年轻人只有把青春、梦想和我们这个时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有可能领悟到幸福的真谛。

  还想说的是,“小浮躁”和“小可爱”都是我所喜爱的。没有“小浮躁”就不能称其为青年,老气横秋的哪里还是青年。但是,若没有了“小可爱”,那“小浮躁”还那么可爱和让人接受吗?(刘洋)

责任编辑:李 泳洁
海淀普通右侧栏0921

三山五园·魅力海淀

无标题文档
Copyright ©2009 www.bjwmb.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
主办单位: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运行管理: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webmaster@bjwmb.gov.cn Telephone number:86 - 010 - 6267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