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上“黑宝贝”,南天门村年增收10万元
发表时间: 2019-07-18 来源: 北京延庆文明网

  炎炎夏日,延庆区“古董级”村落——珍珠泉乡南天门村的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自2018年9月开始,南天门村在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食用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发展起黑木耳菌种种植,近一年间,黑木耳给南天门村带来了预期增收10万元的惊喜。

  据了解,南天门村地处延庆区深山区,古风古貌,是远近闻名的京郊大山里的古村落,也是北京市低收入村之一,村里有53户102人,2017年低收入农户就有30户59人,占全村人口50%以上。“虽然2017年低收入农户收入全部超过了现行标准线,但为防止反弹,寻找并发展效益好的产业是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而且我们有这么好的绿水青山,大家都不想浪费,我们相信如果利用好了,一定大有作为!”南天门村党支部书记于亚全说。

  2017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将南天门村列为帮扶对象。根据村子的实际情况,选择生长期短、可操作性强、农民便于上手种植的产品是帮扶南天门村引进发展新产业的首要原则。南天门村的气候属大陆季风气候,中温半湿润型,日均气温8℃,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非常适合菌种的种植。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基于村庄自然条件,以及对近年来的市场表现和产品类型的调查分析,为南天门村选择了可以露地种植、储存时间长的黑木耳。

  2018年,在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食用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村里开始摸索学习黑木耳栽培技术,种植4亩黑木耳,并引用全自动喷洒灌溉、温度监看等现代科技化技术对菌棒进行实时监测。2019年开春又种植了5亩黑木耳、5万棵菌棒。此外,在菌棒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刺五加木屑,生产出的黑木耳除含有原黑木耳的成分外,还含有刺五加苷等对人体有益的药用成分。截至目前,南天门村种植的黑木耳已售卖出500余斤,获收入15000余元,主要销往区内老年餐桌及面向游客进行采摘。“预计今年干木耳产量将达到3000余斤,能给集体、村民带来10万元左右的增收,其中解决4家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问题,每户年增收1万余元。”于亚全说道。短短一年时间,黑木耳就成了南天门村增收的重要产业抓手,成为村民们眼中名副其实的“金疙瘩”。

  日前,记者在南天门村的黑木耳种植基地看到,一束束菌棒整齐地插栽在地上,色泽纯正、朵面肥大的黑木耳攀满菌棒。地边的窝棚下,南天门村村民孟雪华正在拨弄着晾晒中的木耳。腿部患有轻微残疾、常年待业在家的孟雪华,自从村里引进了黑木耳,也实现了在家门口上岗。“现在,我不用再为怎么出去打工发愁了,在家门口上岗,收入跟以前相比还增长不少,除了我以外,还有好几个老邻居一块儿在这儿打工,大家伙儿的干劲儿都足着呢!看着木耳长得这么好,将来的日子一定也会越来越好。”孟雪华说。

  为让村民快速掌握黑木耳种植技术,保证科技帮扶的效果,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在种植过程中,不定期到现场进行指导,抓好每个环节的技术细节。同时,布设云端数据基站,掌握实时环境数据,协同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菌棒生产合作社、低收入村技术负责人员及时沟通管理进度,发布管理意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还在当地遴选培养技术骨干,与村委会协商建立激励机制,确保黑木耳种植技术落地见效。

  “现在村中生产的黑木耳,都会进行统一包装销售,收入在全村分红。如今,心里很踏实。下一步,我们会在黑木耳种植上继续摸索,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出属于南天门村的特色,继续给村民带来好的收益,鼓起钱袋子,带领大家走上致富大道。”于亚全信心满满地说道。(延庆报记者 刘嘉豪 实习记者 石嘉琪 通讯员 王亚娜)

责任编辑: 郭奇凡
待完善

主办单位:北京市延庆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yqxwmbcjk@163.com Telephone number:86 - 010 - 69140012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