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4782d93205273025e42b2c18cef47.jpg
  • 7b53f0188bfb3e05740349bc52fdf75.jpg
  • cd4ea7937de8ab05c305182b7064491.jpg

公众号

微博

抖音号
邮箱:hdwmb@126.com
  • 024782d93205273025e42b2c18cef47.jpg
  • 7b53f0188bfb3e05740349bc52fdf75.jpg
  • cd4ea7937de8ab05c305182b7064491.jpg
北京海淀:垃圾分类为美好生活加分
发表时间: 2021-11-22 来源: 北京海淀文明网

  近年来,北京市海淀区在垃圾分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从居住小区试点聘请“绿袖标”到开展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从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积分奖励到密闭式清洁站机械化分类,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参与率、社会知晓率都显著提高。为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2017年,海淀区明确物业单位为管理责任主体,对物业单位(或专业公司)分出的厨余垃圾按量予以补贴,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依法施行、多措并举、注重实效逐步铺开”的原则,逐渐形成了政府搭建平台、管理单位负责执行、社会组织和居民自觉参与的格局。

  为充分调动居住小区、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引导鼓励源头减量,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抓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海淀区鼓励各居住小区(村)参与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创建活动,发挥示范小区、村引领作用,促进社会新风尚形成。目前海淀区已有122个小区(村)获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称号。

观澜国际小区垃圾分类24小时投放点

  五大标准涉及垃圾分类各关键环节

  如何获评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称号?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至少需要满足五个条件:党建引领作用好、分类设施规范、桶前值守到位、分类成效显著和居民满意度高。而这五大分类标准,涉及到垃圾分类的所有关键环节。

  党建引领作用好。小区、村党建引领生活垃圾分类,能够发挥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用,动员小区、村的物业管理单位、自管单位和个人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针对老人、青年、妇女等不同群体特点,发挥群体优势,做好宣传动员。宣传氛围良好,采用入户宣传、张贴宣传海报、张挂宣传标语等多种方式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居民能够正确掌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自觉动手实施生活垃圾分类。鼓励居民在家中先分好类,再到小区、村桶站分类投放。

  分类设施规范。按照《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指引(2020年版)》要求设置分类驿站、固定桶站、大件垃圾投放点、装修垃圾投放点。小区、桶站投放收集点公示牌设置达标率基本达到100%。容器设置达标率基本达到100%,四分类收集容器设置齐全,配置合理充足;收集容器颜色、标识正确,容器无破损无满冒,周边环境整洁。桶站建设达标率基本达到100%,在征求居民意见基础上确定桶站设置,有宣传栏、有防雨棚、有LOGO,垃圾桶有脚踏或者手拉开盖装置。采用流动收集方式的小区、村,小型收集车配置符合要求,并明确告知居民定时定点进行分类收集,无垃圾落地。

  桶前值守到位。示范小区、村责任管理主体安排垃圾分类指导员进行桶前值守,统筹在职党员、志愿者等加入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指导居民正确分类。设置厨余垃圾容器的投放点,桶站人员值守率基本达到100%。鼓励应用视频监控、语音提示等设备,提升桶前监督引导效果,逐步实现无人值守,居民自觉投放。

  分类成效显著。小区、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健全,台账完善,收运合同签订规范化率基本达到100%。物业管理企业等管理责任人充分履行责任,积极督促指导单位和个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厨余垃圾纯净度基本达到100%,各类生活垃圾收运规范,收运车辆规范并按要求涂装,车辆规范化达标率基本达到100%,无混装混运。

  居民满意度高。根据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对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诉即办”情况的分析,参加创建活动的小区、村近两个月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生活垃圾分类的合理诉求办理满意率基本达到100%。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办理情况差的小区、村,不得参与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创建活动。

工作人员随时对垃圾分类驿站进行消杀

  示范小区各有各招垃圾分类蔚然成风

  在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创建评选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好经验、好做法,海淀区城市管理委(交通委)大力进行经验推广,以进一步发挥典型小区、村的带动和示范效应,彻底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社会风尚。

  创新打造“客厅式”垃圾投放点,“垃圾投放点真干净,比我家客厅还要干净啊!”观澜国际花园小区一位居民在投放垃圾时感慨地说。

  2020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即将实施,观澜国际花园项目就被选为海淀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试点项目。在党建引领下,燕侨物业紧密配合社区居委会,第一时间建立“合伙人”机制。

  在撤桶并站工作中,物业人员主动与居民沟通,综合考虑有的居民路程远投放垃圾不方便、有的居民离楼近怕脏有异味等问题进行选点,由原有24个投放点压缩成3个24小时投放点,和5个临时投放点,大大减少了保洁人员的工作量,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在对垃圾投放点进行施工改造时,物业利用居民家庭装修废弃的地砖铺设垃圾站点地面;居委会和物业还通过“合伙人”机制,利用社区党建经费建立了垃圾投放点的挡雨棚并安装了监控设备,同时发动社区周边力量,为小区购置了100个垃圾桶;每个垃圾投放点都加装太阳能灯光照明和驱蚊虫设施,并提供洗手消毒设施,打造成为“客厅式”垃圾投放点,为居民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垃圾投放环境。在看桶环节,制定值守人员岗位职责,以物业部门为单位,一个部门负责一个投放点的模式,实行“责任制”看桶。既能管控人员成本,又能督促业主养成垃圾“源头”分类的好习惯,杜绝保洁人员二次分拣。垃圾分类工作还被写入物业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纳入常态化管理。

  物业公司在每个单元大厅显著位置设置“垃圾分类曝光栏”,更好地促使居民自觉做好垃圾分类。

  观澜国际花园小区通过燕侨物业的一系列举措,使得垃圾分类工作效果显著,小区业主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里,就做到了生活垃圾从“源头”分类。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经验和举措,也在全区得到推广。

  “花甲”小区玩出分类“新时尚”

  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外的太平路27号院小区,是军事医学研究院家属院。漫步其中,道路两侧整齐种植着杨树、槐树等树木,低矮的常绿冬青和卫矛球也修剪得整齐划一。

  小区内的路面格外干净、整洁,见不到任何垃圾的踪影,居民楼上张贴着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这个1958年就已建成的小区,借助垃圾分类工作,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小区共有1500余户、6700余名常住人口,属于规模较大的小区,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时,社区选择了从桶站调整入手。据社区书记李志文介绍,社区联合部队共新建了9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其中有1个驿站、1个四分类桶站和7个二分类桶站。“以前小区里每栋楼前几乎都有垃圾桶,为了更方便管理和收运,我们开始推进撤桶并站。”李志文说,新建桶站的周边居民颇有微词,不希望又脏又臭的垃圾桶站建在自己家窗户旁,时常到社区反映不满情绪,“我们给居民做工作,找他们聊,承诺及时清理桶站。”

  如今,小区的9个垃圾投放点每天都保持着干净、整洁的状态,27位专职垃圾分类指导员每天按时对桶站进行清扫、消毒。“平时看到不整洁的地方随时擦洗、清扫,像冬天厨余垃圾桶存在结冰的现象,我们也及时用水冲洗。”垃圾分类指导员李作武说。据他回忆,一开始部分居民不习惯,偷偷将垃圾扔在桶站旁,需要工作人员和指导员时常巡查。为了让大家真正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宣传,开设垃圾分类宣传讲座。针对不配合的居民,在桶站安装摄像头,发现未按规定时间投放的情况,将照片发到小区的微信群里“曝光”,同时上门进行宣传教育。经过不断的宣传引导,目前小区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已达100%。

  据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尚立介绍,营院军民配合度、参与度都很高,不仅主动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还积极参与小区的桶站值守,人数最多时,小区志愿者达300多人。同时,厨余垃圾的分出量也由最初的每日10多桶稳步增加到每日33桶左右,最高时达到39桶,平均每日分出率达30%以上。这个年逾“花甲”的小区,也追赶上了垃圾分类“新时尚”。

厨余垃圾不出小区进行就地水化处理

  以绿色环保理念进行垃圾分类

  海淀区还有这么一个社区,它是北京市首个绿色居住区指标体系小区,是一个生态微气候调节社区、智慧便捷的生活社区、资源节约的绿色社区,它就是西北旺镇的青棠湾社区。

  派送花粮、亲子采摘、趣味问答……垃圾分类教育要从小教起,社区不定期开展“大手拉小手”系列宣传活动,以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的方式带动居民参与。并指导居民用自家厨余垃圾制作环保酵素,定期推广酵素制作技术,倡导源头减量,受到居民广泛欢迎。

  在以变废为宝为主题的楼门文化活动中,青棠湾社区居委会联合物业,组织参与活动的居民与垃圾分类志愿者一起,对单元楼道进行美化,共同体验变废为宝的过程,将垃圾分类的概念融入到楼门文化中,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主动分类意识的同时推进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展开。

  为响应市级桶站建设的号召,青棠湾社区物业自行出资建设打造4处垃圾桶站,桶站内垃圾分类容器设置达标,配置合理充足,收集容器颜色、标识正确,容器无破损无满冒,桶站内配备喊话摄像头、自动感应宣传播放器、洗手装置、照明装置。为引导业主更好的进行垃圾分类,物业建立两处垃圾宣教中心,内设宣传海报和分类标准语,让分类更清晰,更人性化,社区人员积极加入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早晚高峰进行桶站值守,指导住户正确分类,并由志愿者进行垃圾台账记录和分析。

  在镇环卫办的协助下,青棠湾社区引进厨余垃圾就地水化系统,成为海淀区首家安装此设备的社区,有效缓解厨余垃圾处理终端压力,让分拣更细化,处理更到位,每天处理厨余垃圾1.3-1.5吨,减少了厨余垃圾清运步骤,更节约资源,更环保,实现“最大限度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就地处理、就地消化”的目标。(海淀报 记者 高玉超

责任编辑: 陈 军任
公告
主题活动
1.png
2.png
3.png
网上祭英烈banner图.jpg
海淀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