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古镇创业城——海淀古镇
发表时间: 2016-08-31 来源: 海淀报
11.jpg

  

《勺园图》局部

  

畅春园界碑

  “海店”一名出现的年代,最早见于元代王恽的《中堂事记》,也就是后来被人们广为引用的记载:“中统二年(1621年)赴开平。三月五日发燕京,宿通玄北郭。六日早憩海店,距京城二十里。”那时,海淀位于蓟城、金中都的北边约二十里处,是通往蒙古地方的大道中途的一个商业性村落。就像是过往的人们打尖休憩的驿站,所以叫“店”。

  随着一座又一座园林的建成,海淀越来越成为了一个游览观光的胜地,达官贵人们的车马越来越多地在西郊这块土地上停留,而不仅仅是打尖路过了。人们越来越发现这里的泉水湖泊之美,与之相比,食宿的功能倒是不那么重要了。于是,不知谁灵机一动,改了一个字,“海淀”“海淀村”“海淀庄”“北海淀”“南海淀”,这些带着水乡味道的村名便流传开来,这个地名从此变得湿漉漉、水润润的了。

  明代末年,南海淀和北海淀还是两个分别建在南北不同地点的小村庄。到了清朝康熙年间,这两个小村庄由于畅春园的建成,迅速发展壮大,并且相互连接起来。之后,这个不小的海淀村又与四周的大河庄、太平庄、榆树林、黄庄、八家村、娘娘庙、冰窖等十来个小村庄连城一片,成为一座占地广阔的镇子,这就是海淀镇。那些小村庄名,都变成了镇上街道的名称。震钧《天咫偶闻》写道:“海淀,大镇也。自康熙以后,御驾岁岁幸园,而此地益富。王公大臣亦均有园,翰林有澄怀园,六部司员各赁寺院。清晨趋朝者,云集西直、德胜二门外,车马络绎。”说起北京的园林,家喻户晓的是“三山五园”,而论其源流,却是从海淀镇的勺园开始。

  勺园,又名风烟里,是米万钟从万历四十年(1612年)到四十二年(1614年),历时两年时间亲自设计构筑的。他曾经到四川、江苏等地为官,喜爱江南山水秀色和园林艺术,回京后便选择在海淀这个多水的地方筑成了这座颇有江南特色的园子。勺园多水,而其之所以叫勺园,也就是取“淀之水滥觞一勺”之意。

  如今繁忙的勺园大楼,早已无处可寻昔日的旖旎风光。米家勺园在明清改朝换代之时逐渐衰落荒废。清朝康熙年间,清皇室在勺园旧址上修建了一座弘雅园,并将其赐予郑恭亲王积哈纳作为府第。积哈纳去世之后,弘雅园便被收归内务府所有,从此再没有归私人居住过。

  那次英法联军罪恶的大火不仅焚烧了举世无双的圆明园,也使弘雅园化为了灰烬。从此,一代名园勺园的旧景,只能存在于那副《勺园修禊图》和流传的诗文之中了。

  19世纪中叶,由于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北京城和西郊的海淀镇遭到空前的浩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海淀镇以后,皇帝在紫禁城处理朝政,被焚的御园成为废园,海淀镇也日渐衰落了。震钧在《天咫偶闻》里做了如实的记录:“自庚申秋御园被毁,翠辇不来。湖上诸园及甸镇长街,日就零落……官民窘乏,无复当年欢趣矣。”

  海淀镇在历史的长河里蹒跚前行着。经过辛亥革命的洗礼,遭受过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又经历了国民党的统治,直到1948年12月14日,人民解放军进驻海淀镇,这座著名的京西古镇才回到人民的手中,获得了新的生命。至今,当时的驻军营地六郎庄,还矗立着“五塔寺战斗烈士纪念碑”,让人们永远怀念那些为解放海淀而战斗和牺牲的英雄们。

  80年代后,北大在勺园故址上修建了留学生楼群,昔日由勺园演变的弘雅园,跨越历史长河,又成为了北大校园中专门接待外国学者和留学生的地方。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城的“电子一条街”也完成了它的华丽转身,如今海淀镇中关村已成为中国科技创新聚集地。随着“电子一条街”成为过去式,当年专营图书的海淀图书城步行街也正式改造成中关村创业大街,使这里成为国内创业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

  悠久的古镇消失了,在它昔日的躯体上,一座举世瞩目的创新创业之城,正在崛起……

责任编辑: 李 泳洁
相关报道

海淀公益广告

Copyright ©2009 www.bjwmb.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
主办单位: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运行管理: 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 webmaster@bjwmb.gov.cn Telephone number:86 - 010 - 6267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