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庆:“光影·印象”老兵风采
发表时间: 2017-07-17 来源: 北京延庆文明网

  67年前,他们是朝鲜战场上英勇的志愿军战士。如今,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离我们而去,更多的人已至耄耋之年,朝鲜战场上的那段峥嵘岁月,既是老兵们记忆中最珍贵的宝藏,也是共和国史册上辉煌的一页。2017年2月,延庆“光影·印象”红色摄影志愿服务队陆续走进我区抗美援朝老兵家中,听他们讲述枪林弹雨中的故事,用镜头记录下老兵们的风采,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红色财富,让英雄的故事永载史册。自即日起,本报在光影记忆版面开设老兵风采专题报道,用图片和文字讲述他们当年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追忆朝鲜战场上壮怀激烈的光辉岁月。

  老兵百战勇 战火写光荣

  姚乐善:1931年11月6日出生在张山营镇姚家营村,现年86岁。1948年参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6月,随所属志愿军20兵团68军203师入朝,1955年5月8日回国后复员。

  1931年11月6日,姚乐善出生在张山营镇姚家营村。1948年,17岁的姚乐善报名参军,先是在区小队,后来又到县大队、龙宣怀支队、张家口警备二团,1951年6月,随所属志愿军20兵团68军203师入朝,1955年5月8日回国后复员。

  1948年,姚乐善参军后就参加了解放战争,他所在的区委队被编入龙宣怀县大队,先后投入到西湾子、新保安、下花园、鸡鸣驿、宣化、龙关、赤城、双营子、太原等战斗。姚乐善说:“解放战争时,打得最漂亮的战役还是我们家附近的西湾子一战(西湾子位于张山营黑龙庙一带)。”当时,姚乐善所在的班只有9个人,接到上级命令,要把国民党百余人的残部包围在西湾子。这可愁坏了大家,经过讨论,又观察了西湾子地形,9人决定晚上行动,形成包围模式,制造声势,给敌人来个出其不意。夜色朦胧时分,冲锋号骤然响起,敌人顿时慌不择路,趁着气势,姚乐善冲到了最前面,抓获了第一个俘虏。此时,我方大部队援军及时赶到,把敌人全部俘虏。

  1948年4月12日,姚乐善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12月,姚乐善跟随部队押送一列车麦子到苏联还债。苏联气候寒冷,很多战士的脚都在那个时候冻伤了,每当回忆起那段经历,姚乐善都说:“我这双脚能保住,实在是万幸,险些把这双脚丢在了苏联……”

  《奇袭白虎团》是姚乐善百看不厌的一部电影,影片再现了抗美援朝中一场精彩的战斗:1953年7月13日晚,金城战役前线,志愿军68军第203师609团副排长杨育才率领12名战士,以化妆奇袭手段,单刀突入南朝鲜军号称“白虎团”的精锐师团,建立奇功。

  姚乐善喜欢这部电影,因为他就是20兵团68军203师的一员。姚乐善逢人便说:“我们68军,那可是‘铁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出了许多英雄,除了杨育才,还有女英雄解秀梅、坦克英雄胡连,我们203师副师长李德才,在长征强渡大渡河时是机枪手,掩护十七勇士‘飞夺泸定桥’,是被授予‘大渡河英雄’称号的大人物!”

  1953年,战争结束,姚乐善继续留在朝鲜修路、植树搞建设。1955年5月8日回国。1958年回村务农,先后担任公安员、民兵连长、大队长、村党支部副书记。

  姚乐善老人说:“如今的好日子来之不易,我给你们讲讲,你们也让后人听听,让他们知道这好日子是咋来的。”老人朴实的话语背后是回忆峥嵘岁月的自豪,更代表了那些活着和牺牲了的英雄们的期许!

  我当年见到过彭老总

  许振英是康庄镇郭家堡村人,1948年12月,19岁的许振英报名参军,开始了他浴血奋战的日子。他所在的68军因为骁勇善战,被人们称为“铁军”。在如此光荣的集体,许振英暗下决心,要在做一名勇敢无畏的军人。

  6年军旅生涯,除了和敌人浴血奋战的场景,还有一段令许振英至今引以为傲的经历,每每提及此事,他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那会儿是大高个儿,能干,首长都喜欢我,我还见过彭德怀呢!”能够见到彭老总,是许振英一辈子的骄傲!只要有机会他就要讲给晚辈们听。

  那一次,许振英在司令部指挥所站岗,一群人走了过来,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光着头、身体壮硕,衣服有些破旧的人。等人都过去了,军长问他:“小许,知道刚才是谁出去了吗?”“我没看出来是谁,像个炊事员。”许振英随口答道。“那是咱们的总司令彭老总!”听到军长的话他惊呆了,继而是激动和喜悦涌上心头——“我见到彭老总真人了!”几十年过去了,每每讲到这,老人的眼中还会泛起激动的泪花。

  1951年夏天,许振英所在部队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据许振英回忆,他们的部队刚刚走过鸭绿江大桥,就遭到敌机的狂轰滥炸,眼睁睁看着面袋子被炸得飞上了天,粮食没了,战士们刚到朝鲜就好几天都吃不上一顿饭。更糟糕的是,当时朝鲜正值雨季,天天下雨,战士们就在山坡地势高的地方,捡一些足球大小的石头铺在地上,在“石头床”上睡觉。天上下着雨,“石头床”下流着水。然而,敌军并没有给生活环境恶劣的志愿军喘息的机会,经常对志愿军实施立体战,天上飞机投燃烧弹,地上是大炮轰炸,阵地一会儿就被炸成一片焦土。等炮声小了,敌人的地面部队马上冲了上来,离志愿军的阵地只有一、二百米。不管敌人多么凶狠,志愿军战士们都会英勇还击,一次又一次将敌人打退。“这仗打得惨啊,秋季攻势时,我们同一批到朝鲜的5000多人最后只剩下200多人了。”提到这些,许振英老人难掩悲伤的神情,眼睛湿润了。

  1954年11月22日,许振英复员回到郭家堡村参加劳动,第二年,他和妻子结婚了,婚后养育了四个儿子,老二许志国、老四许志民也先后参军。老人对现在的生活特别满意,总爱反反复复地念叨:“共产党对我好,感谢政府!”

  只要祖国召唤 我还去当兵

  单保恩:1930年出生在张山营镇佛峪口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1949年3月参加解放军,参加过解放张家口战斗,后随大军南下剿匪,一直打到了广西桂林一带,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1951年3月8日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荣立三等功一次,1954年退伍回到老家。

  “只要祖国召唤,我还去当兵!”一句朴实无华又掷地有声的话语,道出了88岁高龄的单保恩一辈子的“大兵”情节。

  单保恩老人1930年出生在张山营镇佛峪口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49年3月,18岁的单宝恩报名参军,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当问起老人那时候打仗怕不怕时,老人淡淡地说:“开始有些怕,可仗一打起来就不怕了。”

  单保恩跟着部队一路从张家口打到了广西桂林一带,打遍了大半个中国,大大小小的仗到底打了多少场,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951年3月,单保恩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队伍奔赴朝鲜。在跨越鸭绿江时,由于大桥被美军炸毁,志愿军战士们就搭设浮桥过江,因为怕暴露,浮桥只能搭在水面以下,由熟悉水性的人带着走。

  来到朝鲜后,单保恩被分配到了工程连。单保恩和战友们借助废弃的矿洞修建基础工事。“那个时候,连吃饭都是问题,根本没有多余的材料做炸药包,有时候炸药刚点上,人还没来得及跑远炸药就炸了。”如今,老人平静地说,“等炸药炸完了,尘土还没散,我们就赶紧跑过去刨人,活着的就抬回去歇着,死了的就只能就地埋了。” 

  1954年,单保恩退伍回到了老家。老人虽然回来了,但心却留在了朝鲜战场,那段为了祖国而战的日子,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也成为单保恩老人这辈子最难割舍的记忆。

  单保恩老人虽然回家已经63年了,可老人唯对军装情有独钟,走路的时候也还透着军人的影子。当人们问他,“你当兵后悔过吗?”他总会中气十足地回答,“只要祖国召唤,我还去当兵”!只要祖国召唤 我还去当兵!

责任编辑: 刘晓洋

主办单位:北京市延庆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yqxwmbcjk@163.com Telephone number:86 - 010 - 69140012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