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评论】垃圾分类并非小事!
发表时间: 2019-07-12 来源: 北京延庆文明网

  垃圾分类多年来之所以推进缓慢、见效不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强制性约束。刚性约束的法律法规的建立补齐了垃圾分类工作中最短的一块短板,意义重大。但是垃圾分类绝非颁布几项法律法规就能立竿见影。它是一个全民参与的过程,需要强制约束、科学管理、精准施策,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少。

  垃圾分类,强制约束是前提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利国利民,事关国家战略,更关乎生态环境治理的长治久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利于强制性开展垃圾分类,依法依规推广垃圾分类工作。另一方面,强制约束是根儿,但是也离不开柔性宣传。要让大家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怎么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对于群众有何实际利益。开展垃圾分类的普及宣传和教育引导,就如同普法宣传。要让所有人知道垃圾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垃圾分类的知识有哪些,让群众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从源头实现了垃圾的量化管理,分门别类,提升垃圾的循环利用效果。

  垃圾分类,科学管理是关键

  垃圾分类回收是一项全程分类体系,要切实收到实效需依靠前端和后端齐头并进。科学管理是垃圾分类的关键,从垃圾箱分类开始,设置垃圾分类指导员,引导群众从源头开展垃圾分类;另一个关键环节是车辆运输分类拉运环节,垃圾源头分类管理之后,群众反映最多的是垃圾清运车没有分类拉运垃圾。往往是餐厨垃圾和生活垃圾一车会,导致垃圾分类毁于一旦。科学管理有助于全程监控垃圾分类的每一个流程,实现监管的闭环管理。垃圾回收车应分类装载不同种类的垃圾,达到垃圾分类流程“从一而终”。

  垃圾分类,精准施策是基础

  前端的居民在垃圾分类上践行度低,后端的垃圾处理厂在工作流程上不够规范,由此相互推诿。都知道垃圾分类利国利民,一到实际工作中推三阻四,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精准施策是基础,前段在引导居民垃圾分类源头上,不仅要加大垃圾分类的科普宣传,还要加大对积分的奖励和兑换机制,让群众看到垃圾分类的好处和实惠,看到垃圾分类有助于改变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要在后端的垃圾分类上精准施策。让垃圾变废为宝,加快挖掘循环经济发展潜力,让可循环利用的垃圾变废为宝,不仅实现回收处理垃圾产生客观效益,还应当在垃圾二次循环利用上实现可循环原材料的利润成本增长。垃圾一旦成为“宝贝”,精准施策的效果将凸显。

  垃圾分类是生活小事,亦是社会大事。中国经济从粗放式发展模式向集约化转变,对于资源的需求和利用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关注点和落脚点,贯彻落实垃圾分类,不仅关乎群众的生活方式,更关乎国家的生产方式,有助于最大限度提升垃圾二次循环利用效率,减轻社会发展对于有限资源的过渡消耗。(野草)

责任编辑: 郭奇凡
待完善

主办单位:北京市延庆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yqxwmbcjk@163.com Telephone number:86 - 010 - 69140012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