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印象|外交部街:寻找历史更迭的印迹
发表时间: 2021-03-04 来源: 故宫以东

  一座城市的建筑,不仅讲述着远去的历史,更体现着城市的文化内涵。胡同便是老北京建筑的载体,其中蕴含着北京城千百年来的故事线。在故宫以东,有太多建筑值得我们仔细阅读。从故居到城楼,从牌坊到桥梁……就与我们一起漫步胡同,一起好好阅读其中的韵味吧!

  外交部街

  外交部街位于东城区东南部,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单北大街,南临西总布胡同,北与协和胡同相通,全长721米,属建国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因民国时外交部设此得名。

  外交部街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物遗存,也是目前北京市内保存相对完整的胡同之一。据记载,外交部街在明代称为石大人胡同,因武清侯石亨宅邸在此而得名。后因北洋政府外交部迁到这里,石大人胡同遂改名外交部街。

  沿着外交部街一路走来,能够看到诸多重要建筑遗存,像睿亲王府、迎宾楼、协和医院别墅等,解放后这些建筑大多改做他用,像外交部街中学、东城文化馆都曾在这条胡同上。  

  外交部街31号  

  睿亲王新府——大同中学——二十四中

  北京第二十四中学所在地曾为睿亲王新府遗址。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崇德元年(1636年)其因战功被封为“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死后,被削去爵位,府第查没,从弟弟多铎过继的嗣子多尔博归宗后,在此处修建辅国公府。至乾隆帝为多尔衮平反后,睿亲王爵位恢复,辅国公府也升格为睿亲王府。多尔博的后代如松及其子淳颖继承睿亲王的封号,继续在此居住。

  民国初年即1923年,蔡元培先生和几位北大教授建立私立大同中学,1929年借此地为校舍。解放后,这里成为现在的第二十四中学。如今,只有学校大门右侧的“大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还留存着一丝历史的印迹。

  外交部街33号  

  石亨宅——宝源局——迎宾馆

  这里最开始是明朝将领武清侯石亨的宅第。与当时的宦官曹吉祥策划了夺门之变,拥朱祁镇复辟,将于谦等大臣杀害。石亨被封忠国公,一时权倾朝野。后因其宅第建设逾越规制,行为骄横跋扈,且有谋反的迹象,因此被朱祁镇治罪。

  天启二年,在原石亨宅第上建立铸币厂——宝源局。清朝延续其功能,宝源局隶属工部,直至1905年才结束它的使命。时间来到清末,清朝政府为了迎接当时德国的皇子,在宝源局的旧址上修建“迎宾馆”。袁世凯出山稳固政局,在此谋划清帝退位,清廷退出历史舞台后,袁当上临时大总统,此地变为总统府。为迎接孙中山洽谈南北议和,及显示其对孙中山的尊重,袁世凯迁出总统府,搬至铁狮子胡同,即现在的张自忠路。孙中山下榻迎宾馆后,在此举办了多种活动。

  孙中山离开北京后,袁世凯把原来在东堂子胡同的各国总理事务衙门迁至此,改为外交部。胡同名称也由石大人胡同改为外交部街。新中国成立后至70年代,外交部仍设在这里,曾担任外交部长的周恩来和陈毅都曾在此办公。

  外交部街33号  

  双忠祠

  在迎宾馆西侧,与之相邻的中式建筑面阔三件,四梁八柱,黑色琉璃瓦顶,两侧带有耳房,这便是双忠祠,现在只剩下这座中式大门。清乾隆年间,当时的驻藏大臣傅清和拉布盾将勾结准格尔蒙古、预阴谋杀害驻藏大臣的西藏珠尔墨特那木扎勒诱杀,为清朝稳定西藏作出贡献。乾隆帝下旨在藏经馆修建双忠祠“合祀二人,春秋致祭,丕昭劝忠令典”。

  1916年,双忠祠并入东侧迎宾馆作为外交部,在这里建了一幢西洋建筑,现在的门楼就是当时外交部的西门。

  外交部街59号  

  协和医院别墅区

  与熙熙攘攘的东单北大街形成鲜明对比,靠近胡同西口的协和医院别墅区甚至比胡同中还要宁静。从大门进入,仿佛来到一个宁谧而幽美的秘境。两侧的别墅依中间的小径对称而建,院内树木种类繁多,郁郁葱葱。柿子树、银杏、杨树遮天蔽日,爬山虎爬满每栋房屋,中间的大花坛里月季开得正旺。在喧嚣的城市里,这里无疑是个大隐于市的童话世界。

  除有这几座代表性、有明显文物保护单位标识的建筑,看似普通的院落也蕴含着很多故事。比如在原元真观的地方,现在是干休所,刚解放时是华北文工团,歌唱家马国光、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等住在这里,很多还活跃在当今的文艺领域中。还有文工团的音乐人晨耕,是《长征组歌》的作曲。华北文工团参加1949年的开国大典,晨耕作为乐团的指挥。还有那一处处小门楼,看似普通,却自有一番深厚的历史韵味。

  外交部街形成至今历经七百余年,见证了从明代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事件,政治舞台的重要人物在此风云际会。历史更迭,故宫以东的每一座建筑都饱含着不同时代的印迹,留给后人追寻。

责任编辑: 李艺
主办单位:北京市东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dcwmb@163.com Telephone number:86-010-64075483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