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男
发表时间: 2019-01-24 来源: 怀柔报

 

  蜡染是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古称“蜡缬”,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与扎染、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80后青年陈宴宗,从小就喜欢画画,两年前接触到了蜡染,就深深地爱上了它,一发不可收拾。2018年,他离开工作岗位,到贵州省丹寨县学习蜡染技艺。之后,又在北房镇新房子村渔阳文化艺术园成立了本风染堂工作室,一边搞蜡染创作,一边开蜡染体验课,传播蜡染文化。

  蜡染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其制作的主要材料是布、蜂蜡、蜡刀与蓝靛。蜂蜡遇冷凝固很快,无法使用毛笔蘸取绘制,因此苗族的祖先创造出了铜质蜡刀;蓝靛则是由板蓝根、大青根按一定比例兑上水与食用碱混合制成。制作步骤分为点蜡、染色和脱蜡。点蜡是将蜡画在布料上;染色是用蓝靛浸染布料,浸染次数越多、时间越长,颜色越深;脱蜡是指把上过蜡的布料放在热水中煮过后,迅速浸入冷水中揉洗,清洗掉蜂蜡。“刚开始只是一种爱好,利用业余时间玩玩。后来玩着玩着觉得它工艺性很强,能让人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去完成。我从小就喜欢画画,且特别喜欢白描和线描,这些画法正好和蜡染技艺相吻合,于是我就把工作辞了,集中精力学习这门技艺。”陈宴宗说。

 

《仕女图》 

  贵州省丹寨县扬武镇的排倒莫,是苗族蜡染发源地之一,这里方圆几十里,户户有蜡画巧手,村村有蜡染能人,且著名的蜡染大师杨而朗也在这里。2017年11月,陈宴宗第一次到丹寨县宁航蜡染技艺传习所,了解熟悉情况。去年春节后,他辞去工作再次过去,一呆就是两个多月,系统地学习了蜡染技艺,并得到杨而朗大师的真传。一开始,只是看画娘们画,之后就请教各种问题,从怎么用蜡刀、怎么画蜡到如何染,他心中的疑问在这里都得到了解答。为尽快融入苗族人的生活,陈宴宗还义务当起了志愿者,向访客讲解蜡染技巧和文化。学成归来后,他通过朋友介绍在新房子村开了蜡染工作室。“古老的苗族蜡染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需要有人来学习、传播和推广,要让它走出民间,为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陈宴宗说。

  在陈宴宗的蜡染工作室,记者看到了他的一幅作品《仕女图》。这幅作品长1.3米,宽1.1米,画中一位古代女子手拿扇子,在蓝白两种颜色的映衬下显得惟妙惟肖。“包括仕女的头发在内,她身上的所有线条都是一根一根画上去的,光画蜡就用了12天。虽然很烦琐,但每完成一幅作品都很有成就感。”陈宴宗说,以后我还要陆续创作包括汉服、花旦等图案在内的蜡染作品,并逐渐把现代和西方的元素融入进去,让蜡染这门技艺在以少数民族元素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得到创新发展,逐渐发展为一种更大众化、世界化的手工艺品。同时,我也要通过作品创作,不断挑战、提升和完善自己。

责任编辑: 李艺

主办单位:北京市怀柔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bjhrwmw@126.com Telephone number:86 - 010 - 69645375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