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余件田野石刻安家圣泉山
发表时间: 2018-01-24 来源: 怀柔区文明办

  我区散落多年的田野石刻有了新家。近日,区文物部门把散落在民间的50余件田野时刻收集起来,存放于圣泉山景区集中管理和展示。

  田野石刻,多流散于村边、田间地头、村民家中和山坡等处,因长期饱受自然风化,受损较重。去年,北京提出建设长城文化带后,我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启动了对长城周边及沿线文物特别是田野石刻的摸底、建档和收集工作,并将收集上来的田野石刻选定圣泉山景区集中保护、管理和展示。经过摸底,我区共有田野石刻约227件。在镇乡自愿上交和热心文物保护的群众的支持下,2017年年底文物部门共收集上来田野石刻50余件,目前已于圣泉山景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基地集中放置,包括墓碑、庙碑、长城碑、匾额、石构件等,年代跨度多为明清、民国时期。

  文物部门负责人介绍,选定圣泉山景区,是因为这里文物保护工作一直做得较好,有完善的保护制度。“与文物部门签订协议后,我们又专门制定了古石刻保护方案。下一步我们打算在现有大课堂基地建设田野碑林,既是对古石刻的保护和展示,也为学生打造学习历史的良好平台。”圣泉山景区相关负责人说。

  在圣泉山,记者看到一个类似神龟的大型石刻。文物部门负责人介绍这是定慧寺的赑屃,是龙生九子之一,擅长负重,多用来作为石碑、石柱的底台。这么大的石刻如何搬运过来的?该负责人介绍,“这可是一项大工程,我们人力、铲车、钩机都出动了。该石刻长1.6米、高1.11米,重3吨,且位于山坡上,山路不好走,钩机不容易上去。无奈之下,我们找了七八个人先用木头做成滑板,让它滚到缓坡,再由钩机拖运。整个搬运过程中都小心翼翼,防止它再次受到损坏,我们整整用了两天时间才完成搬运……”

  下一步,文物部门将尽快完善田野石刻档案,并请专家挖掘石刻的历史背景沿革和背后的故事,让文物真正活起来,为怀柔历史增添实物佐证。(记者李会杰 通讯员张彤)

责任编辑: 杨彬
相关报道

主办单位:北京市怀柔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bjhrwmw@126.com Telephone number:86 - 010 - 69645375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