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评论】垃圾分类重在习惯养成,贵在持之以恒!
发表时间: 2019-09-17 来源: 北京延庆文明网

  近代文明百年历程告诉我们,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未来发展,必须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垃圾分类作为环保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北京、上海等地已经深入推广普及,而让垃圾分类行为成为全民自觉,则重在习惯养成,贵在持之以恒。

  垃圾分类,人人都是受益者,也是行动者。

  增强环保意识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之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垃圾分类要从你我的家庭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开始。厨房作为家庭中垃圾的“主产地”,可以再放置两个垃圾桶:一个是用来存放塑料瓶罐、鲜奶包装盒、纸板等可回收利用垃圾桶,另一个是用来投放菜叶、果皮、食物残渣等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桶,每个家庭都从耐心对垃圾进行挑选和分类这样的细活干起,从不乱扔、乱倒垃圾做起,从不怕麻烦做起,人人都出一份力,个个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环境质量就会一天天好起来。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每个家庭培养环保意识,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刚性执法、强化监管。业内有声音表示,长期以来,我国洋垃圾屡禁不止、危险废弃物异地倾倒、医疗垃圾处理不合理、旅游景区垃圾清理不及时等现象的存在,表明监管没有实现全覆盖、环境执法仍存在“盲区”。因此,实现垃圾分类,在创新垃圾处理技术、夯实政策标准的同时,多部门可以联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强化监督力度,并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方联动,合力围剿,严厉打击,如此,让垃圾分类成为家庭、企业、各个部门的一种自然习惯。

  除了习惯养成还要持之以恒。垃圾分类被称为“最难推广的一桩小事”不是没有原因的。别说我们起步较晚,就是一些垃圾分类做得比较好的国家,公民的环保意识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德国,垃圾分类是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的一种教育,而在大学也设有垃圾处理的相关课程和专业,培养专业人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德国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65.6%,成为全球垃圾分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而另一个垃圾分类做得较好的国家——瑞典,同样在培养国民垃圾分类意识上足足花了一代人的时间。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通过垃圾分类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富有远见的新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但垃圾分类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艰巨而复杂,需要持之以恒,但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助力和共同行动下,垃圾分类一定能成为社会风尚,为地球家园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新的力量。(深海鱼)

责任编辑: 郭奇凡
待完善

主办单位:北京市延庆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yqxwmbcjk@163.com Telephone number:86 - 010 - 69140012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