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搞好文化惠民不妨多些“精准定制”
发表时间: 2016-03-10 来源: 海淀文明网

  据新华网3月9日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9日发布了2016年文化领域改革发展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除精心组织编制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文化章节的内容,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国家“十三五”文化体制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研究制定工作外,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依然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取得双丰收。截至2015年底,我国广播电视已经实现20户以下自然村“村村通”,通过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实现进村入户。全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人次达到5.8亿。2015年8家文化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19家上市文化企业实现再融资,为文化企业更好服务公众文化需求打下坚实基础。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更是有待进一步提高。笔者认为,只有进一步了解掌握群众所思所求所盼,进一步深入探索文化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运作方式的有效路径,才能将文化惠民真正做到实处。而在这个过程中,“精准定制”不失为一剂“良药”。

  比如,文化惠民不妨引入“精准惠民”方式。自我国提出“精准扶贫”之后,“精准”已经成为我们做好很多工作的一个有力抓手。比如在每年各地举办的惠民文化演出中,总有一些看似冷门偏门的演出团体、演出剧目或是演出形式,他们虽然艺术水准很高,但限于宣传力度、群众接受程度等方面的限制,往往导致售票情况惨淡,不得已沦落为送票为生,靠政府扶持度日。这方面我国的地方戏曲普遍存在这个老大难问题。但是,如果我们采用“互联网+”的方式,在网上寻找到这些特定文化艺术演出的受众群体,不仅拓展了传统的宣传渠道,试探了市场接受程度,更实现了文化惠民定制。这种“精准惠民”的方式既保证了文化惠民惠及真正有需求的群体,更是降低了演出方的运营成本,同时也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促进了演出项目艺术性、观赏性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但是,“精准定制”只是盘活文化惠民演出的手段,而我们同时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文化主管部门要从从政治导向、艺术水平、市场价值等几个方面对每年的演出项目进行评估,并遵循鼓励精品、奖励优秀的原则,对艺术水准高、社会效益好的优秀作品给予项目和低价惠民票补贴。同时还要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保护和扶持力度,通过政策手段鼓励文化企业在传承中“有创新”,注重将传统技艺与现代价值取向有机结合,让传统文化更为灵活和亲切,让文化惠民工程为中华文化传承贡献力量。(刘洋)

责任编辑: 李 泳洁

海淀公益广告

Copyright ©2009 www.bjwmb.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
主办单位: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运行管理: 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 webmaster@bjwmb.gov.cn Telephone number:86 - 010 - 6267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