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评论】乡村振兴需要扎根民间的文化传播者
发表时间: 2019-03-21 来源: 铜陵文明网

  “贝侬(壮语,泛指亲朋好友),今晚电影好看哦!吃完饭来看电影……”韦柯拿起话筒,用壮语预告当晚的电影,喊话声在大山间回荡。不一会儿,三三两两的村民打着手电筒、拎着小板凳陆续赶来。38年来,韦柯和大哥韦忠、二哥韦江为边境村屯、中小学校放映各类影片1.4万多场次,累计行程26万多公里,惠及群众160多万人次。(3月17日 新华社)

  看电影,在农村许多地方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不通公路、不通电的边境村屯村民来说,还真是个难事。“韦氏三兄弟”自费投资建立了电影放映队,坚守38年为边疆村民流动放映电影,传播科教文化,努力为村民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拓展了边境群众了解政策、学习技术的渠道,增强了边境群众守边固边的家国情怀。在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边远乡村需要更多像“韦氏三兄弟”这样扎根民间的文化传播者。

  他们用心,把文化传播当事业去做。当年组建电影队并非组织指派,而是在父亲的带领下,家庭自发筹资、自愿兴办、自我管理。原因就是当时村里没有电影院,为的就是让居住偏远的群众不出村屯就能看上电影。这一举动,等于为公共文化服务补了个缺。家庭办电影队是有成本的,但他们并非盯着经济收益,一张电影票收一毛钱,对军人和孤寡老人还实行免票。文化惠民在这里得到了体现。不仅低收益,而且还尽量为村民看电影提供方便——将电影院流动起来,拉设备进村入屯,把银幕挂到村民的房前屋后,甚至上门服务,为卧病在床想看电影的老人单独放映。既惠民,又满足村民所需,就这样一直坚守了38年,“韦氏三兄弟”把为村民放电影当成了职业,对当地文化服务来说,也成了群众离不开的事业。

  他们用情,使文化传播收获多赢之效。“韦氏三兄弟”为群众放电影,不光是满足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更注重文化传播在开发民智、提高村民素质上的间接作用。为此,电影队充分利用每次放映的机会,在放映正片前,播放中草药种植、交通安全、关爱留守儿童成长等短片。把文化服务扩展到送技术、送安全、送健康、送幸福等更广阔的领域,形成大文化传播之势。在促进当地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增加村民致富能力,拓展边境群众了解政策,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增强边境群众守边固边的家国情怀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助推作用。

  乡村振兴,文化建设要先行。乡村文化建设如何先行?很重要的是紧密结合各地实际,紧紧盯住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保障群众文化权益这个根本,整合一切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最接地气的方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这其中最需要的是用心、用情。“韦氏三兄弟”坚持38年为边疆村民流动放映电影,最难能可贵的是找到了当地村民的文化需求点。在他们看来,“现在手机、电脑很普及了,但对边境农村的老人、妇女和小孩而言,看电影仍是他们难得的娱乐方式”,并决心“只要群众有需求,就一定坚持下去”。这就是从实际出发,更是在为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补短板。乡村振兴,需要更多这样扎根民间的文化传播者。(久泰平)

责任编辑: 李艺

主办单位:北京市怀柔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bjhrwmw@126.com Telephone number:86 - 010 - 69645375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