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漷县镇: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发表时间: 2023-12-15 来源: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翠绿的松柏生机勃勃,鸟儿在枝头飞上飞下,河面薄雾缥缈,马头村的清晨沁人心脾;野鸡、野兔、刺猬、小鸟儿,石槽村东部的生态保育小区成了小动物们的乐园……近年来,漷县镇坚持生态优先,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林地里为小动物建“小区”

  在漷县镇石槽村东部的多样性生态保育小区内,郁郁葱葱的丛林间,偶然间草丛中掠起的野鸡、窜出的野兔、枝头搭建的鸟窝里的喜鹊、摇摇摆摆的刺猬,勾勒出一幅和谐有序的“生态画卷”。

  目前,漷县镇已建成生态保育小区5处,并在周边设置围挡及耐阴灌木隔离带,实施封禁管理,减少人为干扰。林地内悬挂人工鸟巢150个,放置昆虫旅馆25个,堆建本杰士堆25个,修建小微湿地5处。在林缘、林间空地种植蜜源、食源灌草植物,为小动物栖居提供场所和食物,有效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此外,漷县镇积极开展村头片林公园建设,利用空闲的养护林地,充分考虑了辖区的气候、土壤和植物生长特点,选择了以常绿和落叶乔木、亚乔木、花灌木等混交林为主的树木,配合步道旁的花卉和各种主题的园林小品,为百姓打造开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有花的身边公园。截至目前,漷县镇已建成了10处村头片林公园,总面积165.6亩。

  运河沿岸一路美景

  牡丹吐蕊、次第开放,美不胜收;民族乐器演奏、传统舞蹈表演,精彩绝伦;投壶、蹴鞠、夹豆,国风十足;绢花、飞燕、苗绣,非遗现场体验……每年五月,漷县镇举办的运河牡丹园游园活动中,近十万名游客走进运河牡丹园赏花观景。

  为持续提升运河景观带景观,漷县镇在马头村外不远处打造面积达565亩的运河牡丹园,除了牡丹、芍药等花卉十余万株以外,还种植了7200株藤本月季、23000株观赏月季,同时混播了蔷薇、菊类、鸢尾等30余种耐阴地被植物,以及国槐、柳树、杨树、松树、银杏、白蜡、海棠、碧桃等50余种树种,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美景。此外,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还积极打造“运河启航”森林文化科普教育基地,依托千亩人工森林环境,基地集“运河水、人工林、百花汇”等诸多生态景观于一体,以体验教育为主导,与千年运河、花海相得益彰。

  漷县镇积极开展生物覆盖,在提升“土地颜值”中不断塑造“生态美”。在大运河沿岸、103国道两侧、纪西路、村头片林周边播种地被紫花地丁、菊类混播、马蔺、鸢尾、崂峪苔草等地被植物320余亩,逐步建设形成北运河花带。针对腾退空地,科学绿化,通过平整场地、翻地,播种了紫花地丁、丹麦草、石竹、波斯菊等花种,进一步打造花草景观。今年以来,针对腾退地块,已开展生物覆盖裸地治理240余亩。

  特色种植富了村民

  食味清香,肉质滑嫩,有“素中之荤”美称的赤松茸;鲜脆多汁,味道甜美的紫白菜;冰凉爽脆、甜而不辣的冰激凌萝卜;肉质细嫩,满是花青素的凤梨萝卜……在军屯村科技小院,各类兼具“颜值”和“实力”的特色蔬果引得人们争相采摘。

  近年来,漷县镇大力种植特色蔬菜,开展无公害特色蔬菜种植区,以“绿色”赋能,实现村集体收入快速增长。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军屯村科技小院为抓手,开拓林下花卉与中草药种植基地,已种植林下中草药150亩、林下食用菌60亩、林下洋葱30亩、林下百合50亩,并推出“七大菇”特色土特产品牌。

  漷县镇党委书记郭枫表示,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建设,发挥生态效益,深入发掘生态环境蕴含的产业发展、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生态教育等潜力空间,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色”成为漷县镇最亮丽的底色。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责任编辑: 米 朝辉
相关报道
主办单位:北京市通州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新华网工作组
E-Mail:tzhwmb@126.com 电话:86-010-69552548
ICP 备案号:京ICP备 06033490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