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文明网评】韧性副中心:探索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
发表时间: 2023-05-15 来源: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每天,紧挨着北京环球度假区的将军府东路,地铁轻轨八通线快速驶过,路面上人流如潮、车来车往,城市生活一如往常生机勃勃。不远处一个不起眼的路口下却“别有洞天”:3个舱面排列有序,这里是燃气、电力、给水等多条市政管线“居住”的“集体宿舍”——城市副中心地下综合管廊。排水管道不畅容易内涝、燃气管道泄漏暗藏隐患、桥梁设施老旧损坏影响出行……地下综合管廊对这些风险隐患实施全领域、全过程、全时段监管。目前城市副中心已建成地下综合管廊60余公里,构筑城市地下“生命线”,让城市更有韧性。

  一座城市的“韧性”体现了城市在抵御灾害并从灾害中“修复”的能力。今天是中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让我们看看在防灾减灾方面,城市副中心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对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风险的应对能力,让城市更有“韧性”的。

  一网统管:探索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

  面对自然灾害,每个薄弱环节都潜藏着风险和隐患。只有强化关键环节管理,才能最大限度消除各类风险隐患。近年来,通州区大力开展自然灾害风险综合普查,推进普查数据成果应用;打通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持续推动防灾减灾社区建设;注重系统提升灾害防御短板和弱项,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着眼全球变暖条件下极端天气频发的实际,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研究推进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将风险管理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努力打造安全韧性城市标杆和发展范例。

  区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防灾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提升城市的空间韧性、经济韧性、工程韧性、管理韧性和社会韧性,才能提升城市综合防护实力与急救抗灾能力。

  目前,城市副中心已初步建成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一期),选定老城区50平方公里,优先完成燃气、供排水、热力、桥梁、电梯等安全监测感知网络覆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平台目前已投入试运行,即将转入正式运行,将大大强化副中心城市安全风险预测预警能力,提高多部门协调联动效率,通过数字赋能和科技创新激发新动能、开辟新方向,加速推进防灾减灾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专业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确保城市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有序。

  此外,根据《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事业发展规划》,未来五年,城市副中心将探索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着力打造具有副中心特色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规划》中要求,要在地震灾害脆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洪涝灾害易发区,建立基于GIS的集副中心(通州区)所有危化品危险源、隐患点和应急资源的数字化基础数据库,形成可视化的动态“一张图”,做到安全生产隐患底数清晰、动态更新、实时监测预警,为重大安全风险评估和突发事件救援力量调度部署等应急工作提供支撑。完成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程、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工程、安全宣教工程等,建设灾害事故科普宣传教育和安全体验基地,扶持建设一批安全生产相关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和实习实训基地。

  同时,通过应急救援的全景式互通互联,实现应急指挥人员实时感知现场信息,智能化辅助决策,可视化指挥调度,从而减少应急指挥的层级,缩短信息流程,提高指挥效率与效能。推动各部门数据共享共用,整合利用气象、水文、地震、森林等监测基础设施,搭建多灾种和灾害链的综合监测平台,形成一体化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

责任编辑: 张斯瑀
相关报道
主办单位:北京市通州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新华网工作组
E-Mail:tzhwmb@126.com 电话:86-010-69552548
ICP 备案号:京ICP备 06033490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