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紫禁城的屏障:筒子河
发表时间: 2021-07-12 来源: 故宫以东

  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之一,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游玩,这座昔日的皇城四周,环绕着一条护城河:筒子河,便是这条河的名字。

  明永乐年间定都北京之后,以中轴线为中心修建了北京的内城、紫禁城(皇城)、外城,还开挖了多道拱卫城市安全的护城河。筒子河为北京城护城河之一,既是确保紫禁城安全的一道屏障,也是紫禁城的重要水源之一,还是紫禁城旁一处别致的景观。

  筒子河有内外之分的,犹如金水河那样。紫禁城内的叫内金水河,天安门前的叫外金水河。这种平衡对称关系,还引申到紫禁城旁其他建筑或地名之中。如地安门和正阳门,有前门、后门之称,还有前门大街、后门大街(地安门内外大街);地安门东西两侧的地安门东大街、地安门西大街和东步梁桥、西步梁桥;景山公园东西两侧的景山东街、景山西街,东板桥、西板桥;紫禁城东西两侧的南长街、北长街、南池子大街、北池子大街以及织女桥、牛郎桥等。按照古代《考工记》都城“面朝后市,左庙右社”的构筑理念,紫禁城东西两侧还有太庙、社稷坛等建筑。

 

  围绕紫禁城旁的筒子河,北侧为神武门筒子河,东侧为东华门筒子河,西侧为西华门筒子河。清乾隆年间,开挖了从午门西阙门、午门小广场、东阙门流入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暗沟,称午门暗筒子河。紫禁城四周被筒子河环绕,筒子河总长度有3300余米。

  神武门筒子河清澈见底,在水草和波痕中常能看到游动的鱼群。裸露的花岗岩条石缝隙中,稀稀疏疏地长着不知名的野草、野花。筒子河边的柳枝,在清风的拂动中轻轻摇曳,展示着妙曼的身姿。一南一北的水榭,在高墙、岸柳和一汪碧水衬托下,愈加显得简朴典雅。筒子河旁绿化带里植有元宝枫、木槿、刺梅等乔灌树木,初夏时节,黄色花朵挂满了刺梅的枝条,引来无数只蜜蜂在花丛中上下飞舞。

  西华门和东华门筒子河,分别挨着南、北长街和南、北池子大街。一面岸堤靠近紫禁城与筒子河之间的通道,另一面岸堤则紧挨着建筑结构不同的房屋。由于北长街东侧有福佑寺,那一道红色的围墙在西华门筒子河边极为醒目。站在筒子河边向南遥望,不仅能看见雄伟的东华门、西华门,晚间还能看见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屋顶处闪烁的灯光。

  紫禁城里的筒子河从城墙西北角水闸进入,然后贴着西垣墙向南延伸。它像个无拘无束的孩子,时而向南,时而向东,时而向北,经过武英殿、熙和门、内金水桥、协和门、文华殿、东华门,在东南部角楼附近流出与筒子河相连。

  这条筒子河在紫禁城虽然不占主导地位,却是紫禁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庄严肃穆的紫禁城带来一丝水的灵动,还为紫禁城提供排洪防火的作用。在熙和门与协和门之间(太和门前),这条筒子河称为金水河或内金水河,五座建筑结构相同的桥梁也随之称作金水桥或内金水桥。

  筒子河的水来自皇家御苑的太液池,而太液池的水来自北京的玉泉山和昌平白浮诸泉。太液池早年是高梁河故道,金代为白莲潭南部水域。元代以今地安门西大街为界,将白莲潭一分为二。南部水域划入皇城禁苑之内,称太液池;北部水域划为皇城之外,称积水潭、海子、玄武湖。

  玉泉山方向来的水经和义门(今西直门),呈不同方向流入太液池。一条经今赵登禹路(明代称大明濠)、太平桥大街、西斜街、甘石桥、灵境胡同、东斜街、西皇城根北街、厂桥等地后汇入太液池。另一条从和义门直接进入积水潭(今什刹海)后,穿过西步梁桥西涯闸汇入太液池。

  明代之后,由于大明濠淤塞和什刹海水量的减少,为保证紫禁城和禁苑用水,在德胜桥东侧开挖一条通往太液池的沟渠,因沟渠形状犹如一道弯月,故名月牙河。太液池的一部分河水从北海东垣墙水闸口流出,穿过景山旁的西板桥、石板桥、沟渠和鸳鸯桥,汇入紫禁城旁的筒子河。清《光绪顺天府志》中有“出地安门之西步梁桥下,入于海子,为太液池。池南为瀛台。又分支东流入紫禁城御沟,曰里河(即筒子河),即元之邃河也(即元皇城外护城河)。其水又环紫禁城一周,东南出御河桥。”

  天安门城楼前外金水河的水,则是从太液池南部(今南海)流出,经今小桥北河沿、织女桥、小桥东河沿进入中山公园西南侧小湖内,通过水闸进入外金水河,并从牛郎桥下流出。这段河流称玉河,亦称御沟、菖蒲河。清《光绪顺天府志》中有“其西南流正支出金鳌玉蝀桥,又出织女桥,迳社稷坛(即今中山公园),折东出天安门外金水桥下,又出牛郎桥下。”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筒子河仅是一个含糊的概念,它既包括紫禁城旁的外筒子河,也包括紫禁城里的内筒子河。而百姓日常所讲的筒子河,大都为紫禁城旁的外筒子河。

  20世纪60年代,紫禁城高墙与筒子河之间的通道是开放的,人们可以由着性子随意在这里行走。从紫禁城的西华门出发,经过中山公园东门,午门旁的两道阙门、劳动人民文化宫西门、东华门、神武门、故宫博物院宿舍区、房修一公司……行走间,不但能感受到从美景中获得的视觉享受,还能体会到都市生活中难得的那份恬静。

责任编辑: 李 艺
主办单位:北京市东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首都文明网工作组
E-Mail:dcwmb@163.com Telephone number:86-010-64075483
ICP 备案序号:京ICP备 06033490号